中正丸

中正丸

ZHONG ZH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7%
肺經 18%
肝經 18%
心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2%
腎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正丸方劑中加入紫河車,主要是基於其補腎填精的功效。紫河車,又稱人胞,為胎盤,性溫,味甘,入腎、脾經。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激素等,可滋補腎陰,益精填髓,適用於腎虛所致的精虧乏損、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此外,中正丸的組成還包含其他補腎壯陽的藥材,如鹿茸、海狗腎等,紫河車的加入可與之相輔相成,增強補腎填精的效力,從而達到治療腎虛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正丸方劑中包含鹿角膠,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中正丸主治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等症,鹿角膠能補腎壯陽,從根本上改善腎虛症狀。
  2. 強筋健骨: 鹿角膠富含膠原蛋白及鈣質,可強筋健骨,改善骨骼脆弱,對於中正丸所治之腰膝酸軟、行走不便等症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中正丸方劑中加入龜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 龜板膠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養血生精、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腎陰不足、腰膝酸軟、精血虧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 龜板膠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以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效果。

因此,中正丸方劑中加入龜板膠,可謂是兼顧了滋陰補腎和清熱解毒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正丸方劑中包含玄參,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藥性。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涼血消腫之效,則能改善熱毒瘀滯引起的皮膚紅腫、瘡瘍腫痛等病症。

中正丸方劑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氣血瘀滯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皮膚紅腫等症狀。玄參的加入,可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作用,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中正丸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對於氣血不足、陰虛火旺、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狀,熟地黃能有效改善。
  2. 調和藥性: 熟地黃能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互協調,起到潤燥、緩解燥烈、增強滋補作用。例如,熟地黃能緩解附子、肉桂等溫燥藥物的燥性,使其溫而不燥,滋而不膩,更好地發揮其補陽作用。

中正丸方劑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中正丸主治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遺精早泄等症,山茱萸能補腎固精,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收斂止瀉:山茱萸能收斂固澀,可用於治療腎虛滑脫,腸滑泄瀉等症。中正丸中加入山茱萸,除了補腎固精之外,也能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中正丸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生津止渴的功效。在中正丸中,地骨皮主要用於清熱涼血,治療因熱邪內盛、血熱妄行而導致的各種疾病,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皮膚紅腫等。此外,地骨皮還能退虛熱,治療因陰虛火旺而導致的各種疾病,如盜汗、失眠、心煩、口乾等。

因此,中正丸中加入地骨皮,可以起到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熱證疾病。

中正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元氣,扶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中正丸多用於氣虛乏力、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症狀,人參能補益元氣,扶正固本,提高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中正丸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如黃芪、當歸、白朮等,人參能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人參與黃芪同用,可加強補氣作用;人參與當歸同用,可增強補血作用。

中正丸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中正丸以健脾和胃為主要功效,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達到調理脾胃、益氣養血的作用。
  2. 止瀉止汗:白朮能固表止汗,又能滲濕利水,對於脾虛泄瀉、氣虛自汗等症狀都有良好的療效。中正丸若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或氣虛自汗,白朮的止瀉止汗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中正丸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 白芍具有鎮痛、解痙、養血和血的作用。中正丸的組成往往包含一些辛溫燥烈之品,容易耗氣傷血,而白芍可以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並藉由其養血和血的功能,調和氣血,減少藥物對人體的負擔,使藥效更平和。
  2. 收斂止汗,固護脾胃: 白芍還有收斂止汗、固護脾胃之效。中正丸常用於治療一些因氣虛、脾胃虛弱所致的疾病,而白芍可以收斂脾胃,減少汗液流失,起到固護脾胃的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中正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補肝腎: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之效。中正丸常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眼花等症狀,枸杞子的加入可以起到補益肝腎,改善這些症狀的作用。
  2. 增強免疫: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多糖、維生素C、鐵等,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中正丸常用於治療體虛易感、免疫力低下等症狀,枸杞子的加入可以起到扶正固本、增強免疫的作用。

中正丸方劑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源於其養陰潤肺的功效。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的藥理作用。

中正丸通常用於治療陰虛肺燥所致的咳嗽、口乾、咽痛、心煩失眠等症狀。麥門冬能夠滋養肺陰,潤燥止咳,緩解因陰虛導致的肺燥症狀,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中正丸方劑中包含人乳汁,其主要原因在於人乳汁具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等功效。

人乳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可滋補身體,增強免疫力。同時,人乳汁中還含有抗體、乳鐵蛋白等免疫因子,能有效抵抗細菌和病毒的侵襲。

此外,人乳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在中醫理論中,人乳汁歸脾、肺經,具有補虛潤燥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勞咳嗽、口乾舌燥等症。

中正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健脾: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消食的作用。中正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滯食積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砂仁可以幫助理氣化積,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2. 溫中止嘔: 砂仁還有溫中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導致的嘔吐,砂仁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嘔吐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正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勞瘵,虛勞,病入膏肓骨髓者」,屬中醫「虛損重症」範疇。古稱「勞瘵」多指癆病兼氣血陰陽俱虛,症見形瘦骨立、潮熱盜汗、咳血遺精等;「病入膏肓骨髓」則強調精血枯涸、真元衰敗,已非一般補益可治。其效在於填補先天、固護後天,使「精、氣、神」三者得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配伍結構

  1. 先天精血雙補

    • 紫河車(人胞)為血肉有情之品,直補先天精氣。
    • 鹿角膠(溫補督脈)、龜膠(滋養任脈)形成「龜鹿二仙」架構,通奇經八脈,調和陰陽。
    • 熟地(重用地黃)、枸杞滋腎填精,佐人乳浸曬強化滋陰潤燥之效。
  2. 後天脾胃同調

    • 人參大補元氣,白朮健脾燥濕,配砂仁醒脾理氣,防滋膩礙胃。
    • 炒棗仁養心脾之血,與白芍酸收斂陰,共調肝脾。
  3. 清熱斂陰並行

    • 地骨皮清虛熱,玄參滋陰降火,針對勞瘵陰虛內熱之標。
    • 麥冬五味子(湯方)潤肺斂汗,固護上焦。

丸劑與湯劑協同原理

  • 中正丸(夜服):取「子時一陽生」之機,以厚重之品填補下元。動物藥與膠類漸消吸收,適合深層滋養。
  • 朝服湯劑:實為加味「六味地黃丸」結構,重點在「補中有瀉」(茯苓、澤瀉滲濕),平衡晝日代謝,防滯補生熱。

推論可能功效機制

  1. 精血再生

    • 紫河車含胎盤球蛋白、激素,可能刺激造血;龜鹿二膠富含膠原蛋白與礦物質,傳統認為能「從精生髓」。
  2. 能量代謝調節

    • 人參皂苷、麥冬多糖可改善線粒體功能;山茱萸有機酸或調節糖代謝,契合「補氣生津」思維。
  3. 神經-內分泌穩定

    • 炒棗仁(含皂苷A)、白芍(芍藥苷)可能調節HPA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減輕虛性亢奮(如潮熱)。
  4. 腸胃適應設計

    • 砂仁揮發油促進消化液分泌,解決熟地等高脂溶成分吸收問題,體現「補而不滯」思想。

此方邏輯嚴密,從「形質虧損」切入,通過多層次補益與調節,重建人體精微物質基礎,屬中醫「治癆」高階方劑範式。

傳統服藥法


紫河車1具,鹿角膠2兩,龜膠3兩,玄參3兩,熟地8兩,山茱萸4兩,地骨皮5兩,人參2兩,白朮5兩,白芍5兩,炒棗仁3兩,枸杞子3兩,麥冬3兩,人乳2碗(浸熟地曬乾),砂仁5錢。
上藥各為末,制以成丸。
每日半夜白滾水送下5錢。此方不熱不寒,可以長服。
宜斷絕色慾,口淡滋味,心戒貪嗔。
晚服此丸方,宜朝服如下湯方:熟地九錢,山茱萸四錢,山藥三錢,丹皮二錢,澤瀉二錢,茯苓三錢,北五味一錢,麥冬二錢,芡實五錢。水煎服。服以上湯、丸,非數百劑不能奏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動物性成分,對動物性成分過敏者慎用。
  • 本方含有人乳汁,對人乳汁過敏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中正丸, 出處:《石室秘錄》卷二。 組成:紫河車1具,鹿角膠2兩,龜膠3兩,玄參3兩,熟地8兩,山茱萸4兩,地骨皮5兩,人參2兩,白朮5兩,白芍5兩,炒棗仁3兩,枸杞子3兩,麥冬3兩,人乳2碗(浸熟地曬乾),砂仁5錢。 主治:勞瘵,虛勞,病入膏肓骨髓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