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煎丸

ZHI KE J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胃經 15%
肺經 12%
腎經 12%
大腸經 12%
肝經 12%
心經 9%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枳殼煎丸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理氣消積: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積的功效。對於飲食積滯、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枳殼能有效緩解。
  2.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氣,止嘔吐。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尤其是因飲食積滯所致的嘔吐,枳殼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枳殼煎丸方劑中加入枳殼,可以起到理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消化不良、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枳殼煎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濕:枳殼善於行氣消脹,厚朴則長於燥濕化痰。兩者合用,可共同理氣化濕,消解脾胃氣滯濕阻,緩解胸腹脹滿、食積不化等症狀。
  2. 降逆止嘔:厚朴能降逆止嘔,而枳殼則能行氣止痛。兩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

厚朴與枳殼的搭配,相得益彰,可增強藥效,更有利於治療相關病症。

枳殼煎丸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枳殼之燥性: 枳殼性苦寒,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之功效,但其性偏燥,容易傷及脾胃。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可緩解枳殼的燥性,避免其傷及脾胃。
  2. 增強藥效: 生薑與枳殼相配,可以增強藥效。生薑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枳殼疏肝理氣,消積化滯。同時,生薑亦可助枳殼降逆止嘔,達到更好的療效。

枳殼煎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枳殼則善於行氣解鬱,能促進肺氣宣降,二者合用,可有效疏散風寒,宣通肺氣,緩解因風寒束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二、潤燥化痰,止咳平喘: 杏仁還具有潤燥化痰的作用,可以緩解肺燥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枳殼則能降氣平喘,緩解氣逆上衝所致的喘咳。二者配合,可以有效潤燥化痰,止咳平喘,改善肺氣不利、痰濁壅滯所導致的呼吸道疾病。

枳殼煎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枳殼則善於行氣消脹,二者合用,可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適用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不止等症狀。
  2. 調和脾胃,增強藥效: 枳殼善於行氣消脹,但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吳茱萸性溫,可以溫暖脾胃,緩解枳殼的寒性,避免其傷及脾胃,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枳殼的藥效。

枳殼煎丸方中包含乾薑,主要是基於其辛溫燥散的藥性,與枳殼相輔相成,達到協調功效。

枳殼性苦寒,擅長行氣消積,但寒性較重,易傷脾胃。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並能助枳殼行氣消積之力。二者合用,寒溫相濟,既能消積化滯,又能溫中散寒,避免寒性傷脾胃,使藥效更趨完善。

枳殼煎丸方中使用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寒熱並用,溫陽散寒:枳殼性寒,善於行氣消積,但其寒性較強,易傷陽氣。附子性熱,溫陽補火,可緩解枳殼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陽氣,並有助於溫陽散寒,提升藥效。
  2. 協調藥性,增強效力:枳殼善於行氣消積,但對於寒凝氣滯者,僅憑枳殼之力不足以完全驅散寒邪。附子溫陽散寒,能與枳殼相輔相成,促進氣血運行,達到寒消氣散的效果。

在中藥方劑「枳殼煎丸」中加入艾葉,主要是利用艾葉溫經散寒、止血安胎的功效。艾葉能夠溫經散寒、止血安胎,對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主治功效


枳殼煎丸

組成

  1.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2.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3. **艾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4.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5.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6.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7.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8.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 脾胃虛寒,腹瀉,沒有食慾,常常乾嘔。

方劑組成介紹

  1. **杏仁:**性味甘、苦、微溫,具有止咳、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喘息、氣喘、便祕、腹痛、蟲積等症狀。
  2.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哮喘、胃寒、腹痛、腹瀉、嘔吐、噁心、風濕、關節疼痛等症狀。
  3. **艾葉:**性味苦、辛,溫,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此外,艾葉還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
  4. **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有毒,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常被用於治療虛寒證狀,如虛寒腹痛、腹瀉、嘔吐、泄瀉、脫肛、陽虛喘咳、心悸、胸痛、水腫等症狀。
  5. **乾薑:**性味辛、溫,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哮喘、胃寒、腹痛、腹瀉、嘔吐、噁心等症狀。
  6. **厚朴:**性味辛、苦,溫,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腹痛、腹瀉、胃脹氣、嘔吐、噁心、蟲積等症狀。
  7. **吳茱萸:**性味苦、辛,熱,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虛寒證狀,如虛寒腹痛、腹瀉、嘔吐、泄瀉、脫肛、陽虛喘咳、心悸、胸痛、水腫等症狀。
  8. **枳殼:**性味苦、辛,微寒,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咳嗽痰多、喘息氣促、胃氣上逆、嘔吐呃逆等症狀。

總結 枳殼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杏仁、生薑、艾葉、附子、乾薑、厚朴、吳茱萸、枳殼等八味藥材組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降氣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寒,腹瀉,沒有食慾,常常乾嘔。

傳統服藥法


枳殼3兩(麩炒微黃,去瓤,搗羅為末,以米醋2升,慢火熬如餳),五靈脂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蓬莪朮1兩,掛心1兩,木香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訶黎勒皮1兩,當歸1兩(銼,微炒)。
上為細末,入前煎中,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漸加至30丸,食前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脾元虛冷、泄瀉、不思飲食、時多乾噦的患者。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面色發黃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枳殼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引《博濟》。 組成:枳殼(去瓤,麸炒)4兩,厚朴(去皮,薑汁制)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吳茱萸(洗)半兩,乾薑(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艾葉(伏通者,揉如綿)4兩。 主治:脾元虛冷,泄瀉,不思飲食,時多乾哕。

枳殼煎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枳殼3兩(麸炒微黃,去瓤,搗羅爲末,以米醋2升,慢火熬如餳),五靈脂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蓬莪朮1兩,桂心1兩,木香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诃黎勒皮1兩,當歸1兩(銼,微炒)。 主治:婦人痃癖氣,嘔吐酸水,腹脅脹痛,面色萎黃,不能飲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