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消湯

ZHI XI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六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20%
心經 15%
脾經 14%
肝經 11%
腎經 9%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止消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止消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口渴煩躁、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症狀,石膏可清瀉體內熱毒,達到降火消炎的效果。
  2. 涼血止血: 石膏亦具有涼血止血之效。止消湯常用於治療熱病後期,熱毒傷津,血熱妄行導致的吐血、衄血等症狀,石膏可清熱涼血,止血止渴。

止消湯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其補氣固表、益脾和胃的功效。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止消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少便溏等症狀,而人參能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此外,人參還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以防止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虛汗出,進一步穩定患者的脾胃功能。因此,人參的加入,對於止消湯的整體療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止消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安神定志: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安神定志之效。消渴症患者常伴有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等症狀,茯神可安撫心神,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助於穩定病情。

2. 益氣健脾: 茯神亦有益氣健脾之效,能補益脾胃,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減輕消渴症的臨牀表現。

綜合而言,茯神在止消湯中發揮安神定志、益氣健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達到治療消渴症的目的。

止消湯方劑中包含玄參,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性:

  1. 清熱解毒: 玄參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滋陰降火: 玄參還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可補益腎陰,對於陰虛火旺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亦能有效緩解。

因此,止消湯中加入玄參,不僅能清熱解毒,更能滋陰降火,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對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臨牀應用價值。

止消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止消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消渴症,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患者的口渴、多飲、尿多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補充體內津液,緩解消渴症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總之,生地黃在止消湯中發揮了重要的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是治療消渴症不可或缺的藥材。

止消湯中包含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止消湯主治消渴症,症狀多為口渴引飲,小便頻數,舌紅少津等,皆屬熱證,而知母能清熱降火,緩解消渴症狀。
  2. 滋陰降燥: 消渴症常伴有陰虛內熱,導致津液虧損,燥熱傷肺。知母能滋陰潤燥,滋養肺陰,補充津液,緩解燥熱之症,從根本上治療消渴症。

因此,知母在止消湯中發揮重要作用,既清熱瀉火,又滋陰降燥,有效緩解消渴症的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止消湯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導滯: 麥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嘔之功。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麥芽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分解食物,緩解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健脾益氣: 麥芽除了消食健脾之外,還有益氣生津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麥芽能補充脾胃之氣,增強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症狀。

因此,止消湯中加入麥芽,既能消食導滯,又能健脾益氣,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脾胃虛弱等病症。

止消湯中加入穀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 穀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和胃之功效。止消湯主要用於治療飲食積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穀芽的加入可助其消食積滯,改善脾胃功能。
  2. 清熱解毒: 穀芽還兼具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飲食積滯而導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也有緩解作用。止消湯中常搭配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穀芽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使治療更加全面。

止消湯中使用神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製成,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止消湯主治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神麴可有效促進食物消化,解除積滯,改善消化功能。
  2. 燥濕健脾:神麴性溫,能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寒、濕邪困脾導致的食積消化不良,神麴可起到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奏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止消湯 」,主要成分是:石膏,人參,茯神,玄參,生地黃,知母,麥芽,穀芽,神麴。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茯神常被用於治療失眠,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也可改善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此外,茯神還能利尿消腫,改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玄參中的三萜皁苷、甜菜鹼和多醣等有效成分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並增強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滲透性,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玄參還可以促進肝臟解毒酶的活性,促進代謝和排泄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另外它也能增血管張力,防滲漏,減積聚;具抗炎、抗氧化作用,緩炎症、氧化損傷。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知母還具有抗菌作用,對各種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麥芽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麥芽糖、葡萄糖、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羣等,這些成分協同作用,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脾胃功能,調節氣機,補益中氣,增強體力,緩解情緒問題,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是中藥中常用的一味健脾胃藥。

穀芽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益氣寬中、消食和中等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洩瀉、虛勞咳嗽、乳汁不下、消食化積、益氣寬中等症狀。穀芽中含有的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能夠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吸收,而其和中的功效,則是由於其性質甘平,進入脾胃兩經,能夠補益脾胃,調和中氣。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神麴還含有酶和益生菌,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改善虛羸少氣等症狀,可調和脾胃,益氣健脾,適用於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食減嗜臥、口苦無味等症。神麴的除煩功效,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陰陽,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緩解壓力和煩悶。

總結:中醫認為「止消湯」具有益氣養陰,清熱化痰的功效,可緩解胃病發作時的口渴、飢餓感,以及胸中嘈雜不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石膏5錢,人參5錢,茯神5錢,玄參1兩,生地2兩,知母3錢,麥芽3錢,谷芽3錢,神曲3錢。
瀉胃火,補腎水。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胃消、大渴恣飲、一飲數十碗,始覺胃中少快,否則胸中嘈雜,如蟲上鑽,易於饑餓,得食渴減,不食渴尤甚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滑腸作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口乾口渴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止消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石膏5錢,人參5錢,茯神5錢,玄參1兩,生地2兩,知母3錢,麥芽3錢,谷芽3錢,神曲3錢。 主治:瀉胃火,補腎水。主治:胃消,大渴恣飲,一飲數十碗,始覺胃中少快,否則胸中嘈雜,如蟲上鑽,易於饑餓,得食渴減,不食渴尤甚。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