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蒿丸

YIN CHEN H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胃經 16%
肝經 14%
心經 13%
膀胱經 12%
肺經 8%
腎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茵陳蒿丸」

中藥方劑「茵陳蒿丸」組成:茵陳蒿、赤茯苓、葶藶子、枳殼、白朮、半夏、大黃、醋、杏仁、花椒、當歸、乾薑、甘遂。

茵陳蒿

茵陳蒿又稱苦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等功效。

赤茯苓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葶藶子

葶藶子具有利水消腫、清肺化痰的功效。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的功效。

白朮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

半夏

半夏具有化痰止嘔、燥濕化痰的功效。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等功效。

醋具有活血化瘀、消食化積的功效。

杏仁

杏仁具有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

花椒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的功效。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乾薑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的功效。

甘遂

甘遂具有峻下逐水的功效。

茵陳蒿丸主治功效

皮膚和鞏膜變黑,小便困難。

總結

中藥方劑「茵陳蒿丸」成分豐富,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理氣行氣、消食化積、化痰止嘔、燥濕化痰、清熱瀉火、通便、活血化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溫經散寒、溫裡溫中、峻下逐水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茵陳蒿5兩,閭茹3兩(威靈仙法土),太一餘糧(煅)2兩,柴胡(去苗)2兩,黃芩(去黑心)1兩,蒲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木香湯送下。以知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蒿丸由茵陳蒿、赤茯苓、葶藶子、枳殼、白朮、半夏、大黃、醋、杏仁、花椒、當歸、乾薑、甘遂等中藥組成。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消腫的功效;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葶藶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枳殼具有行氣破脹、消積化滯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醋具有解毒、殺菌的功效;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花椒具有溫中散寒、止痛解毒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甘遂具有瀉下通便、逐水消腫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茵陳蒿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茵陳蒿丸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皮膚顏色發黃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蒿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茵陳蒿5兩,(艹閭)茹3兩(威靈仙法土),太一餘糧(煅)2兩,柴胡(去苗)2兩,黃芩(去黑心)1兩,蒲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 主治:下焦受病,大腸菀熱,伏瘕深固。

茵陳蒿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 組成:茵陳蒿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葶藶子(微炒)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1分,白朮1兩1分,半夏(湯浸7遍去滑,焙)1錢,大黃(細銼,醋炒)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蜀椒(去閉口及目,炒令出汗)半兩,當歸(切,焙)半兩,乾薑(炮)半兩,甘遂(炮)1分。 主治:黑疸,身體暗黑,小便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