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蒿丸以「茵陳蒿」為主要藥材,乃因其藥性寒涼,擅長清熱利濕、退黃止癢。
茵陳蒿味苦、性寒,歸肝、膽經,可有效治療濕熱黃疸、濕疹瘙癢等症。茵陳蒿丸正是利用其清熱利濕、退黃止癢的功效,以解決濕熱、黃疸等病症,故以「茵陳蒿」作為方劑主藥,以發揮其藥效。
茵陳蒿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濕健脾: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但其性偏寒,易傷脾胃。赤茯苓性平和,能健脾燥濕,有助於中和茵陳蒿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並增強利濕效果。
2. 促進藥效: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幫助茵陳蒿的藥效更好地發揮,更有效地將體內濕氣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茵陳蒿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利溼: 葶藶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熱、利水消腫的功效。茵陳蒿丸以茵陳蒿爲主,清熱利溼,而葶藶子能加強其利水消腫作用,並能緩解茵陳蒿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
- 通便排毒: 葶藶子能促進腸蠕動,通便排毒,配合茵陳蒿清熱利溼,有助於將體內溼熱毒素排出體外,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茵陳蒿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茵陳蒿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而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黃疸病症常伴有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枳殼可以幫助疏通肝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肝膽部位的疼痛。
- 降逆止嘔:枳殼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濕熱黃疸患者常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枳殼可以降胃氣,止嘔逆,緩解患者的不適。
總之,茵陳蒿丸中加入枳殼,一方面可以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另一方面可以降逆止嘔,共同促進黃疸的痊癒。
茵陳蒿丸中加入白朮,是基於其健脾利濕、燥濕止瀉的功效。
茵陳蒿丸主治濕熱黃疸,而白朮能健脾燥濕,助於脾胃運化水濕,進而減少濕熱蘊結,使黃疸消退。此外,白朮還能固脾止瀉,防止溼熱下注腸胃,加重病情。
白朮與茵陳蒿等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濕利膽、清熱解毒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熱黃疸。
茵陳蒿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降逆: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善於降逆止嘔。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其性偏寒,容易損傷脾胃,加入半夏可緩解茵陳蒿的寒性,和胃降逆,防止其損傷脾胃,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燥濕化痰:半夏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幫助茵陳蒿更好地祛除濕邪。濕邪阻滯,容易導致脾胃不運,影響藥物吸收和療效。加入半夏可幫助化解濕邪,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茵陳蒿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解毒: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而大黃苦寒泄熱,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尤其對於濕熱蘊結之證,如黃疸、濕疹等,可起到顯著的治療作用。
- 促進排泄:大黃具有通便瀉下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輔助茵陳蒿清熱利溼,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改善症狀。
因此,茵陳蒿丸中加入大黃,能夠有效地增強藥物的清熱解毒和利濕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茵陳蒿丸方劑中加入醋,主要是為了增強藥效和提升藥物性能,主要原因如下:
- 增強茵陳蒿的清熱利濕功效:醋性酸,可解毒散瘀,並能促進茵陳蒿的有效成分揮發,增強其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熱黃疸、膽囊炎等疾病。
- 改善茵陳蒿的口感和服用體驗:茵陳蒿性苦,加入醋後可以減輕其苦味,提高患者的服藥意願,使治療更順利。
茵陳蒿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止喘、疏肝理氣之功效。茵陳蒿丸以茵陳蒿為主,善於清熱利濕,但若濕熱鬱結於肝,則易致肝氣不舒,影響藥效發揮。加入杏仁可疏肝理氣,使藥力得以順暢運行。
- 潤燥止咳: 茵陳蒿丸中茵陳蒿性燥,若體質偏燥者服用,可能加重燥咳。杏仁具有潤肺止咳之效,可緩解茵陳蒿的燥性,防止藥物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茵陳蒿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止痛效果: 花椒味辛溫,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寒溼凝滯引起的腹部疼痛、腹瀉等症狀,配合茵陳蒿的清熱利溼作用,協同增強止痛效果。
2. 調和藥性: 茵陳蒿性苦寒,容易損傷脾胃,加入花椒能中和其寒性,使藥性更爲溫和,減輕對脾胃的刺激,提高患者的服藥耐受性。
茵陳蒿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茵陳蒿性寒苦,擅長清熱利濕,但容易損傷脾胃。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可緩解茵陳蒿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正氣。
- 增強療效: 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而當歸可活血化瘀,二者合用,可達到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效果,對於濕熱瘀阻所致的諸多病症,如濕熱黃疸、濕熱帶下、濕熱痹痛等,療效更佳。
茵陳蒿丸中添加乾薑,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助茵陳蒿化濕消脹:茵陳蒿性寒,善於清熱利濕,但對於寒濕較重者,單用茵陳蒿恐寒性過強,難以有效化濕。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與茵陳蒿配伍,既能增強化濕消脹之力,又能避免寒性過甚,使藥效更加協調。
- 和胃止嘔,避免茵陳蒿苦寒傷胃:茵陳蒿味苦性寒,服用後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嘔吐。乾薑具有和胃止嘔之功,可以緩解茵陳蒿的苦寒之性,保護胃氣,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茵陳蒿丸中加入甘遂,主要原因如下:
- 瀉火利濕,清熱解毒:甘遂性寒,味苦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瀉火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水腫等症狀。茵陳蒿丸主要功效為清熱利濕,而甘遂的加入可以增強此功效,並促進濕熱排出。
- 消腫散結:甘遂亦有消腫散結之效,對於濕熱所致的肝膽腫脹亦有輔助治療作用。茵陳蒿丸中加入甘遂,可加強其消腫散結之效,促進肝膽功能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茵陳蒿丸」
中藥方劑「茵陳蒿丸」組成:茵陳蒿、赤茯苓、葶藶子、枳殼、白朮、半夏、大黃、醋、杏仁、花椒、當歸、乾薑、甘遂。
茵陳蒿
茵陳蒿又稱苦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等功效。
赤茯苓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葶藶子
葶藶子具有利水消腫、清肺化痰的功效。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的功效。
白朮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
半夏
半夏具有化痰止嘔、燥濕化痰的功效。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等功效。
醋
醋具有活血化瘀、消食化積的功效。
杏仁
杏仁具有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
花椒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的功效。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乾薑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的功效。
甘遂
甘遂具有峻下逐水的功效。
茵陳蒿丸主治功效
皮膚和鞏膜變黑,小便困難。
總結
中藥方劑「茵陳蒿丸」成分豐富,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理氣行氣、消食化積、化痰止嘔、燥濕化痰、清熱瀉火、通便、活血化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溫經散寒、溫裡溫中、峻下逐水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茵陳蒿5兩,閭茹3兩(威靈仙法土),太一餘糧(煅)2兩,柴胡(去苗)2兩,黃芩(去黑心)1兩,蒲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木香湯送下。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茵陳蒿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茵陳蒿丸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蒿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茵陳蒿5兩,(艹閭)茹3兩(威靈仙法土),太一餘糧(煅)2兩,柴胡(去苗)2兩,黃芩(去黑心)1兩,蒲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 主治:下焦受病,大腸菀熱,伏瘕深固。
茵陳蒿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 組成:茵陳蒿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葶藶子(微炒)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1分,白朮1兩1分,半夏(湯浸7遍去滑,焙)1錢,大黃(細銼,醋炒)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蜀椒(去閉口及目,炒令出汗)半兩,當歸(切,焙)半兩,乾薑(炮)半兩,甘遂(炮)1分。 主治:黑疸,身體暗黑,小便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