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包含薏苡仁,其原因主要有二:
- 利水消腫,健脾除濕: 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除濕之效。其可改善水濕停留所致的浮腫、腹脹、痰多等症狀,亦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清熱解毒,美容養顏: 薏苡仁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改善因濕熱內蘊所致的皮膚問題,如濕疹、痤瘡等。此外,其亦可美白肌膚、淡化斑點,有助於美容養顏。
因此,薏苡仁在「薏苡仁十二味飲」中,扮演著利水消腫、健脾除濕、清熱解毒、美容養顏的重要角色。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薏苡仁性涼,健脾利濕,但容易燥性,加入玉竹可平衡其燥性,避免損傷津液。
- 協調脾胃:薏苡仁健脾利濕,但過度使用容易損傷脾胃。玉竹則能養陰生津,滋潤脾胃,緩解薏苡仁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溫和,更利於脾胃吸收和運化。
總而言之,玉竹在薏苡仁十二味飲中扮演著滋陰潤燥、協調脾胃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效果。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為了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薏苡仁則偏於利濕健脾,兩者搭配,可協同作用,改善因燥熱所致的咳嗽、口渴、便祕等症狀,並能緩解肺熱傷陰、津液虧虛等情況,達到清熱潤燥、滋陰生津的效果。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薏苡仁十二味飲主要用於治療暑濕蘊蒸、熱病煩渴等症,石膏的加入可有效清熱解暑,緩解患者的燥熱、口渴、煩躁等症狀。
2. 斂汗止渴: 石膏同時具有收斂止汗的作用,對於暑熱導致的汗出不止、口渴不止等症狀,石膏可以有效緩解,使患者達到清熱解暑、止渴生津的效果。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加入杏仁,主要考量其潤肺止咳、降氣消痰之效。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能宣肺降氣,潤肺止咳,並可改善氣喘、咳嗽痰多等症狀。
與薏苡仁等其他藥材搭配,可增強其清熱利濕、健脾滲濕的功效,更有效地改善濕熱內蘊、脾虛濕阻所導致的咳嗽、痰多、水腫等病症。同時,杏仁的降氣作用也有助於緩解薏苡仁的燥性,使整體方劑更為平和。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酸甘化燥,潤腸通便:薏苡仁性涼,長期服用易損傷脾胃,而烏梅味酸,可收斂脾氣,又能與甘味藥材相配,起到酸甘化燥的作用,避免薏苡仁過於寒涼,同時也起到潤腸通便的效果。
- 解毒除濕,平衡寒熱:薏苡仁善於利水滲濕,但同時也容易耗傷津液,造成體內寒氣偏盛。烏梅具有解毒除濕、收斂生津的作用,可平衡薏苡仁的寒性,避免過度寒涼,使藥效更為溫和。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 薏苡仁性涼,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脾胃虛寒。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緩解薏苡仁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
- 促進消化: 生薑具有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薏苡仁利水滲濕,可能會造成脾胃運化功能減弱,生薑可促進消化,協調藥性,提高藥效。
薏苡仁十二味飲是一張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治療濕熱內蘊所導致的各種症狀。該方由多種草藥組合而成,其中包含了犀角這一味藥材。犀角在古代中醫藥典籍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高熱、斑疹、吐血等病症。然而,現代由於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與規範,犀牛已被列為瀕危物種,使用犀角作為藥材已經不被允許。
在薏苡仁十二味飲中,犀角的加入主要是為了增強方劑清熱解毒的效果,以應對濕熱引起的複雜病態。但考慮到當今社會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視,以及犀角使用的非法性,實際臨床應用時,醫家會選用其他具有類似功效的替代品,如水牛角或羚羊角等,以達到同樣的治療目的,同時確保符合現代法律及倫理標準。此外,現代中醫也會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藥物加減,以適應不同患者的需求。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與薏苡仁搭配,可增強其清熱利濕、健脾除濕的效力,對於濕熱蘊結、毒邪熾盛所引起的症狀,如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滋陰降火:地骨皮能滋陰降火,對於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口乾舌燥、盜汗、心煩不安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與薏苡仁一同使用,可更好地平衡陰陽,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
薏苡仁十二味飲的組成中包含人參,主要是由於其 補氣健脾 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 利水消腫 作用相輔相成。
薏苡仁性涼,長於利水消腫,但脾虛氣弱者,服用後易傷脾氣,導致水腫消退緩慢。人參性溫,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有助於水腫消退。
因此,人參的加入,可以 防止薏苡仁過於寒涼傷脾,並 提升利水消腫的效果,使方劑整體作用更加溫和有效。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加入竹瀝,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竹瀝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效。與薏苡仁、白扁豆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利尿消腫:竹瀝能利水滲濕,與茯苓、澤瀉等藥材協同作用,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尿消腫,對於濕熱內蘊導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薏苡仁十二味飲中加入蜂蜜,主要考量其潤燥和緩的作用。
薏苡仁性涼,長服易傷脾胃,蜂蜜味甘性平,能滋潤脾胃,緩解薏苡仁的寒涼之性,避免脾胃受損。此外,蜂蜜能增進藥效,使藥力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蜂蜜的甘甜味能改善藥物苦澀的味道,提升患者的服藥體驗。
總之,蜂蜜的加入,不僅能緩解薏苡仁的寒性,更能增進藥效,使藥物更加和緩有效。
主治功效
薏苡仁十二味飲
中藥方劑「薏苡仁十二味飲」,主要成分是:薏苡仁,玉竹,麥門冬,石膏,杏仁,烏梅,生薑,犀角,地骨皮,人參,竹瀝,蜂蜜, 主治功效是:各種風熱引起的疾病,服用了葛根湯、三味湯、附子湯後,風熱症狀仍然沒有消退的患者。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薏苡仁:**性平,味淡,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清熱排膿的功效。
**- 玉竹:**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養陰潤燥、清熱生津的作用。
**-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 杏仁:**性溫,味苦、辛,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滑腸通便的作用。
**- 烏梅:**性酸,味澀,入脾、肺、肝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
**- 生薑:**性辛,味微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解毒的功效。
**- 犀角:**性寒,味微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的功效。
**- 地骨皮:**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安神益智的功效。
**- 竹瀝:**性甘,味微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涼血止血的功效。
**- 蜂蜜:**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總結:
薏苡仁十二味飲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咳平喘的作用,對於風熱引起的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同時,薏苡仁十二味飲還可以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抵抗力。
傳統服藥法
薏苡仁1升,葳蕤5兩,生麥門冬2兩(去心),石膏8兩(碎,綿裹),杏仁6兩(去尖皮、兩仁,碎),烏梅40枚(擘),生薑8兩,生犀角屑3兩,地骨皮3兩,人參2兩,竹瀝1升,白蜜2合。上切。
以水1鬥,煮十味,取3升,納竹瀝,白蜜攪調,細細飲之,不限冷暖及食前後。若熱多,即食前冷飲;冷多,即食後暖飲;如服丸藥,以飲送彌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諸風服生葛根三味湯、附子湯後,風熱未退者。
- 本方中含有薏苡仁、玉竹、麥門冬、石膏、杏仁、烏梅、生薑、犀角、地骨皮、人參、竹瀝、蜂蜜等中藥,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敏、腹瀉等,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薏苡仁十二味飲, 出處:《外台》卷十四引許仁則方。 組成:薏苡仁1升,葳蕤5兩,生麥門冬2兩(去心),石膏8兩(碎,綿裹),杏仁6兩(去尖皮、兩仁,碎),烏梅40枚(擘),生薑8兩,生犀角屑3兩,地骨皮3兩,人參2兩,竹瀝1升,白蜜2合。 主治:諸風服生葛根三味湯、附子湯後,風熱未退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