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益腎調肝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調和氣機: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肝鬱氣滯會導致氣機不暢,影響腎氣的運化,而柴胡可以疏解肝鬱,調和氣機,使腎氣得到順暢運行。
- 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益腎調肝湯的組成中,往往還包括其他滋陰補腎、清熱瀉火的藥材,如生地黃、熟地黃等。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滋陰補腎、清熱瀉火、調和肝腎的效果。
益腎調肝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滋陰養肝: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潤燥之功效。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當歸能補益肝腎精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之症。
- 調和氣血,促進肝腎協調: 當歸能調節氣血運行,促進肝腎氣血的相互滋養。對於肝腎陰虛導致的氣血不足、肝腎失調,當歸能起到緩解和改善的作用,使肝腎功能恢復平衡。
益腎調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柔肝:白芍味酸甘,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之功效。肝氣鬱結會導致肝腎功能失調,而白芍能疏肝解鬱,使肝氣暢達,從而有利於腎精的滋養和肝腎功能的恢復。
- 緩解疼痛:白芍還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肝腎虛損引起的腰膝痠痛、頭暈目眩等症狀。對於肝腎不足引起的疼痛,白芍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使患者症狀得到改善。
益腎調肝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對於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遺精早洩等症狀,山茱萸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 滋陰養肝: 山茱萸亦能滋陰養肝,對於肝陰不足、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口乾舌燥、頭暈目眩等症狀,山茱萸可起到滋陰降火、清肝明目的作用。
因此,在益腎調肝湯中加入山茱萸,可以達到補腎固精、滋陰養肝的功效,從而有效改善肝腎不足所導致的各種病症。
益腎調肝湯中加入紫河車,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腎益精:紫河車性溫,味甘鹹,歸腎、肝經,具有補腎益精、填精益髓的功效。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乏力疲倦等症狀,同時也起到滋養肝血的作用,對於腎虛肝鬱所致的失眠多夢、心煩易怒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二、調和陰陽:紫河車具有較強的補益作用,能補腎陽、益肝陰,從而起到調和陰陽的作用。對於腎陽不足、肝陰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腎虛腰痛、肝虛目澀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益腎調肝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肝鬱氣滯會影響腎氣運行,導致肝腎不調。香附可疏解肝鬱,使氣機暢達,從而有助於調和肝腎功能。
- 調和脾胃,助益腎氣: 香附入脾經,亦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使精微物質更好地生成和輸布。脾胃健運,則能為腎臟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利於腎氣的充盈。因此,香附可通過調和脾胃,間接促進腎氣恢復。
益腎調肝湯中加入益母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益母草性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功效。對於腎虛肝鬱、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益母草能有效改善。
- 滋陰補腎,清熱解毒: 益母草亦有滋陰補腎、清熱解毒之效。對於腎陰虛、肝火旺盛所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症狀,益母草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益母草的加入可有效改善腎虛肝鬱所致的各種病症,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益腎調肝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腎調肝湯」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肝郁腎虛,經行先後無定期」,其核心在於調和肝腎功能失調所致的月經週期紊亂。肝主疏泄,腎主藏精,二者協調方能維持月經規律。若肝氣鬱結,疏泄失常,則氣機不暢;腎精虧虛,封藏失職,則經血無源。此方針對肝郁腎虛之病機,通過疏肝解鬱、補益腎精以恢復月經週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柴胡、香附
二者為疏肝解鬱之要藥。柴胡性微寒,入肝膽經,擅長條達肝氣,解除鬱滯;香附性平,為「氣病之總司」,能理氣寬中,調經止痛。二者協同,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滿、情緒抑鬱等證。當歸、白芍
此為養血柔肝的經典配伍。當歸性溫,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白芍性微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二藥合用,既可補肝血之不足,又能平抑肝陽之亢奮,緩解肝鬱化火之證。山茱萸、紫河車
二者專攻補腎益精。山茱萸酸澀微溫,補益肝腎,固精止遺;紫河車甘鹹溫,為血肉有情之品,大補精血,益氣養腎。此配伍填補腎精虧虛,奠定月經生成之基礎。益母草
性微寒,活血調經,利水消腫。其既能助柴胡、香附疏通經絡,又能輔當歸、白芍調和血分,使補而不滯,疏而不過,促進經血順利下行。
整體治療原理:
本方以「疏肝補腎」為總綱,通過疏解肝郁、補養腎精,恢復肝腎協調功能。肝氣條達則經血運行有序,腎精充足則經血化生有源,二者相輔相成,使月經週期趨於規律。全方疏補兼施,標本兼顧,既顧及肝郁之標,又補益腎虛之本,契合「肝腎同源」之理論基礎。
傳統服藥法
柴胡、當歸、白芍、山茱萸、紫河車、香附、益母草。
疏肝補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腎調肝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益腎調肝湯, 出處:《中醫症狀鑑别診斷學》。 組成:柴胡、當歸、白芍、山茱萸、紫河車、香附、益母草。 主治:疏肝補腎。主治:肝鬱腎虛,經行先後無定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