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益母丸

烏金益母丸

WU JIN YI M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同夀錄》卷三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心經 23%
心包經 15%
脾經 15%
膽經 7%
腎經 7%
肝經
心經
心包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烏金益母丸]的組成中包含益母草。益母草性溫、味苦,主要用於活血調經、利尿消腫。加入益母草能夠增強方劑的活血調經效果,對於改善月經不調、經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益母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經期不適,提升整體方劑的效果。

中藥方劑[烏金益母丸]的組成中包含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添加當歸能夠增強方劑的補血效果,對於改善由血虛引起的症狀,如月經不調、血瘀疼痛等具有良好的療效。當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整體方劑的效果。

中藥方劑[烏金益母丸]的組成中包含川芎。川芎性溫、味辛,主要用於活血行氣、調經止痛。加入川芎能夠增強方劑的活血行氣效果,對於改善由血瘀引起的經痛和不適具有良好的療效。川芎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提升整體方劑的效果。

烏金益母丸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功效。婦女經期常伴隨腹痛、腰痠等症狀,白芍能有效緩解這些疼痛,改善經期不適。
  2. 調和藥性:烏金益母丸中藥性偏於燥熱,白芍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降低燥熱之弊的作用,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對患者造成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烏金益母丸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因情志不暢(思慮氣惱)及體虛勞損(勞傷衝任)引致的婦科諸疾,涵蓋經、帶、胎、產四大範疇:

  1. 氣血失和:思慮氣惱傷肝,肝鬱化火或氣滯血瘀,致手足酸軟、經脈不調;衝任受損則崩漏帶下。
  2. 產後瘀滯:惡露淋瀝、臍腹絞痛,為血瘀兼氣虛之象;血暈神昏屬血瘀上衝或氣血驟脫。
  3. 胞宮虛瘀:「子宮惡疾」概指癥瘕積聚(如肌瘤、囊腫),與衝任虛寒、瘀血內結相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益母草(君藥)

    • 重用1斤,取其活血調經、利水消腫之效,主攻瘀血阻絡之崩淋、產後惡露不止。端午採收者氣味濃厚,化瘀而不峻猛。
    • 捶打曝曬後,恐增強辛散之力,助血行暢通。
  2. 當歸身(臣藥)

    • 酒洗當歸身侧重補血養肝,配合益母草形成「通補並行」結構,既化瘀又生新血,針對勞傷衝任之血虛夾瘀。
  3. 川芎(佐藥)

    • 酒炒川芎辛溫上行,活血行氣,與當歸合為「芎歸湯」基礎,增强調經止痛之效,緩解臍腹絞痛。
  4. 白芍(使藥)

    • 炒黑白芍(或為「白芍炭」)轉為收斂止血,兼緩急止痛,既制益母草之散,又防川芎之燥,適用於崩漏下血。
  5. 朱砂為衣

    • 飛朱砂輕用鎮心安神,對應血暈神昏之標症,另能防腐定色。

全方配伍思路:

  • 標本兼顧:益母草、川芎化瘀治標;當歸、白芍補血斂陰固本。
  • 動靜結合:川芎之走竄配白芍之收斂,調節氣血運行節律。
  • 臟腑定位:肝脾同調(當歸養肝血,益母草利脾濕),契合「女子以肝為先天」之理。

推論延伸功效
本方可能通過改善子宮微循環(化瘀)、調節內分泌(調衝任)、鎮靜中樞(朱砂)等途徑,達到調經止帶、促進產後復舊之效,尤適於虛瘀夾雜之證。

傳統服藥法


益母草1斤(捶,曬,端午日收者佳),當歸身4兩(酒洗),川芎3兩(酒炒),白芍2兩(炒黑色)。
上為細末,每丸重2錢,飛過朱砂為衣。
白湯調下;參湯調服更妙。
孕婦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金益母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使用時應遵醫囑。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膀胱炎梅尼爾氏病陰道炎肺結核白帶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子宮頸炎小便疼痛昏迷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烏金益母丸, 出處:《同夀錄》卷三。 組成:益母草1斤(捶,曬,端午日收者佳),當歸身4兩(酒洗),川芎3兩(酒炒),白芍2兩(炒黑色)。 主治:婦人思慮氣惱,變生多疾,勞傷衝任,崩淋帶下,手足酸軟,經脈不調,子宮惡疾,産後月餘淋瀝不止,或臍腹絞痛,血暈,神昏虛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