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葉羹

NIU BANG YE GE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0%
心經 20%
脾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牛蒡葉羹」以牛蒡為主要食材,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牛蒡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牛蒡葉中含有豐富的菊糖、皁苷等物質,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降低血糖,對感冒、咽喉腫痛、皮膚炎症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牛蒡葉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清腸排毒。 牛蒡葉羹口感清爽,且營養豐富,適合日常食用,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牛蒡葉羹方劑中包含「酥」的原因,主要在於「酥」的烹調方式有助於提高牛蒡葉的藥效:

  1. 酥炸軟化,易於消化吸收:牛蒡葉性寒涼,直接食用難以消化吸收。酥炸的過程能軟化牛蒡葉的纖維,使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發揮藥效。
  2. 油脂包覆,增強藥力:酥炸過程中,牛蒡葉被油脂包覆,有助於藥效的滲透和吸收。油脂的溫性也能中和牛蒡葉的寒性,使藥性更加溫和。

因此,在牛蒡葉羹的製作中加入「酥」的步驟,不僅能使口感更佳,更能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牛蒡葉羹」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牛蒡葉: 取其肥嫩者,一斤。
  • 酥: 一兩。

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太平聖惠方》的記載,牛蒡葉羹主要用於治療中風所致的心煩口乾、手足不遂,以及皮膚熱瘡等症狀。

中風 (卒中)

方中牛蒡葉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降壓降脂之效。中風病機多與肝陽上亢、痰濁阻絡有關,而牛蒡葉的清熱解毒、降壓降脂作用,有助於平肝潛陽、清熱化痰,從而改善中風的發病病理基礎。此外,牛蒡葉亦有潤腸通便之功,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積滯,有助於改善中風後便祕等情況。

  • 手足不遂: 中風易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以致手足活動不利。牛蒡葉具備活血通絡的潛力,可改善局部氣血循環,緩解肢體活動障礙。酥則能補益心肺,有助於氣血生化,從而加強牛蒡葉通經活絡的作用,使肢體逐漸恢復功能。
  • 言語謇澀: 中風後,腦部受損可能導致語言功能障礙。牛蒡葉能清熱化痰,而酥具化痰平喘之效,兩者合用,有助於改善因痰阻氣道、影響語言功能的情況。此外,酥亦可安神定驚,有助於平穩情緒,提升患者的配合度。
  • 精神昏憒: 中風病程中可見神志不清。牛蒡葉具清熱解毒之功,酥可滋陰養血,合用有助於清熱醒神、養血安神,改善神志昏沉的狀態。

心煩口乾

中風多見肝陽上亢,而肝陰不足,導致內熱,產生心煩口乾的症狀。牛蒡葉清熱解毒,酥滋陰養血,二藥合用,可清內熱,滋養陰液,從而改善心煩口乾。

皮膚熱瘡

皮膚熱瘡,多因體內蘊熱,外發於肌膚所致。牛蒡葉清熱解毒,可清泄體內熱邪,改善皮膚熱瘡。酥則能解毒散結,有助於瘡瘍的消散。

總結

牛蒡葉羹以牛蒡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降壓降脂為君,配合酥補益心肺、潤燥止咳、化痰平喘、解毒散結之功,可達到清熱平肝、活血通絡、化痰醒神、滋陰養血之效,故能有效治療中風所致的心煩口乾、手足不遂,以及皮膚熱瘡等症狀。該方劑雖以簡要二味藥材組成,但藥性平和,配伍得當,故而療效顯著。

與葛粉撥刀方之比較

文中同時提到「葛粉撥刀方」亦治中風。相較之下,牛蒡葉羹更側重於清熱解毒、活血通絡,適用於中風初起,熱象較明顯者;而葛粉撥刀方可能更側重於補益氣血,適用於體質虛弱或中風後恢復期。兩者各有側重,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傳統服藥法


牛蒡葉1斤(肥嫩者),酥1兩。
上藥以湯煮牛蒡葉3-5沸,令熟漉出,於五味中重煮作羹。入酥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單純性疱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口乾口渴心情煩燥心胸煩熱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牛蒡葉羹, 出處:《聖惠》卷九十六。 組成:牛蒡葉1斤(肥嫩者),酥1兩。 主治:中風,心煩口乾,手足不遂。及皮膚熱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