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葉散

NIU BANG Y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心經 50%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牛蒡葉散中包含牛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牛蒡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對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病症,牛蒡葉均有良好的療效。
  2. 牛蒡葉富含多種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纖維素等,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代謝。 因此,將牛蒡葉加入方劑中,可以起到綜合調理的作用,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牛蒡葉散」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牛蒡葉散,方劑組成僅有單味藥材:牛蒡葉。從古籍記載可見,此方主要用於治療「一切金、木、竹所傷」。這些損傷主要指外物刺入肌膚,難以拔除的情況。歷代醫家均指出,牛蒡葉散能使刺物自行脫出,並兼具其他療效,以下將深入分析其治療原理。

主治病症

根據《聖濟總錄》、《奇效良方》及《証治準繩‧瘍醫》等古籍記載,牛蒡葉散主治以下病症:

  • 金屬、木材、竹器等外物刺傷: 這類損傷的特點在於異物深入皮膚或肌肉,難以自行排出。常見於農耕、勞動或生活中的意外。
  • 刺入後引起的疼痛、腫脹: 外物刺入會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引起疼痛,並可能伴隨紅腫、發炎等症狀。
  • 瘡瘍: 外物刺傷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瘡瘍,出現化膿、流膿等情況。
  • 蟲蛆: 若傷口感染,或因傷口癒合不佳而形成竅道,可能出現蠅蟲產卵,導致蛆蟲滋生。

治療原理分析

牛蒡葉散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拔刺作用: 古籍皆明確記載牛蒡葉散能使刺入的異物自行脫出。《奇效良方》更指出「每用乾摻,不得犯別藥」,說明其直接外用即可發揮拔刺之功。推測其作用機制可能與牛蒡葉的特定成分有關,這些成分可能具有軟化組織、促進傷口周圍循環、引導異物向外排出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牛蒡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外物刺傷容易導致局部感染,牛蒡葉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抑制炎症反應,減少紅腫疼痛,防止傷口化膿。
  3. 消腫止痛: 外物刺傷常伴隨腫脹疼痛,牛蒡葉的消腫止痛功效,有助於緩解不適。其機制可能與其抗炎、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關。
  4. 驅蟲作用: 針對傷口中出現蛆蟲的情況,《奇效良方》提及,可搭配杏仁膏使用。牛蒡葉本身雖未明確記載驅蟲功效,但結合古籍描述,可能其作用在於改變傷口微環境,不利於蛆蟲存活,同時搭配杏仁膏的黏性,可將蛆蟲排出。此外,牛蒡葉的清熱解毒功效,也有助於防止傷口感染惡化。
  5. 修復組織:牛蒡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可以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這也是治療金木竹刺傷的一個重要環節。

綜合分析

綜合來看,牛蒡葉散治療金、木、竹所傷的機制是多方面的,不僅能拔出異物,還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並可兼顧處理傷口感染的問題。單味藥材,使用簡便,療效顯著,是古代醫家治療外傷的常用方劑。其治療原理並非單一,而是多種作用協同發揮的結果。

傳統服藥法


牛蒡葉(惡實葉,是6-7月收者)。
上風乾為散。
每用量瘡口大小,乾摻貼之。
不得犯別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牛蒡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牛蒡葉(惡實葉,是6-7月收者)。 主治:一切金、木、竹所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