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牛蒡根汁」的組成中,當然包含「牛蒡」,這並不奇怪。
因為「牛蒡根汁」顧名思義,是以牛蒡的根部製成的汁液。方劑的名稱本身就點明瞭其主要成分為牛蒡。
牛蒡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牛蒡根汁」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
主治功效
牛蒡根汁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牛蒡根汁,味甘、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降壓降脂、潤腸通便、養肝明目、抗炎止痛、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及促進代謝等多種功效。綜觀歷代醫籍,其應用範圍廣泛,治療原理亦有所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清熱解毒,治療溫熱病邪:
多部醫籍記載牛蒡根汁用於治療溫熱病,例如《雞峯普濟方》、《太平聖惠方》等均將其與其他清熱藥物配伍,以治療傷寒汗後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等症。《雞峯普濟方》中,牛蒡根汁與生地黃汁、杏仁、黃丹等同用,旨在清泄餘熱,滋陰潤燥;《太平聖惠方》則將其與其他藥物配伍,用於治療風熱毒氣客於皮膚等症。其清熱解毒的機理,可能與牛蒡根中所含多種活性成分,如多糖、皁苷等具有抗炎、抗菌作用有關,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炎症反應。
二、利尿消腫,疏通水道:
雖然古籍中並未明確指出牛蒡根汁的利尿消腫作用,但其應用於治療腸癰、腹脹皮急等症狀的方劑中,暗示了其可能具有促進體液代謝,利尿消腫的功效。例如《太平聖惠方》中,牛蒡根汁與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合用,以治療腸癰,表明其可能通過促進體液排出,減輕腫脹。
三、養陰潤燥,緩解臟腑熱盛:
多數方劑中,牛蒡根汁常與生地黃汁等養陰藥物合用,例如《雞峯普濟方》、《太平聖惠方》等,此種配伍旨在滋陰清熱,緩解因熱邪損傷陰液所致的煩渴、便祕等症。 《幼幼新書》中,牛蒡根汁用於治療小兒心臟積熱,煩躁恍惚,也說明其具有清心瀉火,養陰安神的功效。
四、其他作用:
部分方劑中,牛蒡根汁的應用更側重於輔助作用,例如在一些治療風熱、皮膚病的方劑中,它可能起到輔助清熱解毒、潤澤肌膚的作用。 《松峯說疫》中,單獨使用牛蒡根汁治療瘟疫初期症狀,則更突顯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總而言之,牛蒡根汁在古代醫學中應用廣泛,其療效與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養陰潤燥等多重功效密切相關。不同方劑中,牛蒡根汁的作用和地位有所差異,需根據具體病症和配伍藥物綜合考慮。 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調節機體陰陽平衡,清除邪熱,促進體液代謝,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牛蒡根。
杵爛,絞取汁服。看大小多少與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蒡根汁, 出處:《衛生總微》卷七。 組成:牛蒡根。 主治:傷寒汗後,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能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