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餺飥

NIU BANG BO TU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養老奉親》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心經 50%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牛蒡餺飥方劑中包含牛蒡,主要原因如下:

  1. 牛蒡性涼,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通利關節等功效。其藥性與餺飥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可以增強整體療效。例如,若方劑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腫痛,牛蒡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幫助消散熱毒,緩解咽喉腫痛。
  2. 牛蒡富含菊糖、牛蒡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壓等作用。這些成分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提高藥效,並有助於改善身體狀況。例如,若方劑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疾患,牛蒡的抗炎作用可以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皮膚修復。

主治功效


牛蒡餺飥之主治功效分析

《養老奉親書》與《壽親養老書》皆載有「牛蒡餺飥方」,並明確指出其主治為「老人中風,口目瞤動,煩悶不安」。結合兩書內容及牛蒡之藥性,可對此方劑的主治功效進行深入分析:

疾病本質:老人中風之陰陽失調

兩書所載之「老人中風」,並非現代醫學中之腦血管意外,而是指老年人因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所致的病症,其表現包含「緩弱不仁,四肢動搖,無氣力」等。而「口目瞤動,煩悶不安」則進一步揭示了病機:陰虛陽亢、肝風內動。

牛蒡之藥性與療效

牛蒡味辛、苦,性寒,具有以下藥理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牛蒡能清除體內熱毒,消散腫塊結節,可對治體內因熱毒積聚所致之不適。
  • 降血壓,降血脂: 牛蒡有助於降低血壓與血脂,改善血液循環,對老年人因高血壓、高血脂所致之病症有一定療效。
  • 利尿通便,潤腸通便: 牛蒡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緩解便祕,有助於清除體內代謝廢物。
  • 養肝明目,止咳平喘,清肺涼血: 牛蒡能滋養肝陰,改善視力,並有助於止咳平喘,清熱涼血,對因肝陰不足所致之不適有益。
  • 抗炎鎮痛: 牛蒡具備一定的抗炎鎮痛作用,可緩解因炎症反應所致之不適。

牛蒡餺飥之治療原理

綜合來看,「牛蒡餺飥」之治療原理主要在於:

  1. 清熱平肝: 牛蒡性寒,能清解體內熱毒,平熄肝陽,緩解「口目瞤動,煩悶不安」等因肝風內動所致之症狀。
  2. 滋陰養血: 中風日久易耗傷陰血,牛蒡雖性寒,但可通過清熱解毒,減少陰液損耗,從而達到養陰血之目的,改善「緩弱不仁,四肢動搖,無氣力」等氣血不足之象。
  3. 通利腑氣: 牛蒡具備利尿通便之功效,有助於將體內廢物排出,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
  4. 綜合調理: 牛蒡兼具多種功效,能從多個方面調節機體機能,恢復陰陽平衡,改善老年人體質,達到緩解中風症狀之目的。

總結

牛蒡餺飥方以牛蒡為主藥,針對老年人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所致之「中風」病症,通過清熱平肝、滋陰養血、通利腑氣等多重功效,達到緩解口目瞤動、煩悶不安等症狀,改善體力虛弱、四肢不靈等病症之目的。此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通過藥物本身的藥理特性,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整體性的調理,達到療疾養生之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牛蒡餺飥,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牛蒡根(切)1升(去皮、曬乾,杵爲面),白米4合(淨淘,研之)。 主治:老人中風,口目瞤動,煩悶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