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脾逐水丸

FU PI ZHU SH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五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5%
脾經 13%
胃經 13%
肺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0%
肝經 8%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膽經 2%
心包經 2%
腎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扶脾逐水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扶脾逐水丸用於治療脾虛水腫,茯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積聚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消除水腫。
  2. 健脾益氣: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強脾臟運化水濕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水腫問題。扶脾逐水丸中加入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益氣,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扶脾逐水丸中加入白朮,是基於其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並可燥濕利水,促進體內水液代謝,達到祛除水腫的目的。同時,白朮還能止汗,防止因脾虛所致的汗出不止,進一步加強扶脾逐水之效。

扶脾逐水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滋陰養肺的功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脾虛則水濕內停,導致水腫。山藥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利於水濕代謝,從根本上改善水腫。
  2. 固腎止瀉:山藥還有固腎止瀉的作用,脾腎相合,脾虛易導致腎氣不足,腎氣不足則易出現水腫、泄瀉等症狀。山藥補腎固精,有助於固腎止瀉,進一步改善水腫。

總之,扶脾逐水丸中加入山藥,是為了健脾益氣、固腎止瀉,從根本上改善水腫,提高療效。

扶脾逐水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味辛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強力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脾虛水濕內停,導致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葶藶子可有效促進水液代謝,排出體內多餘水分,達到消腫利水之效。
  2. 健脾化濕: 葶藶子雖性寒,但兼具健脾之功。對於脾虛運化失常,導致水濕停滯,進而引發水腫等症狀,葶藶子可促進脾胃運化,化解水濕,達到健脾利水之效。

扶脾逐水丸中包含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腎散寒,利水消腫:花椒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散寒的功效,能溫暖脾腎,促進脾腎陽氣的升發,進而有助於水濕的代謝和排除,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2. 溫脾止瀉,止痛:花椒亦能溫脾止瀉,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瀉、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花椒在扶脾逐水丸中發揮溫腎散寒、利水消腫及溫脾止瀉等作用,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扶脾逐水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益氣,利水消腫: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能補腎陽氣,溫腎助陽,同時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脾腎陽虛、水濕內停導致的腹脹、水腫等症,巴戟天能溫腎陽,健脾利水,有助於改善症狀。
  2. 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扶脾逐水丸中,其他藥材如茯苓、白朮等,具有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的作用。巴戟天與這些藥材配伍,能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加強利水消腫、健脾補腎的效果。

扶脾逐水丸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燥濕 的功效。

方劑中常以 茯苓、澤瀉 等利水滲濕藥為主,但若患者脾虛濕盛,單純利水容易損傷脾氣,導致水濕難以排出。黃連苦寒,善於 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能抑制水濕的過度生成,並輔助利水藥物將濕氣排出體外。

此外,黃連還能 清心除煩,對於脾虛濕盛所致的心煩失眠也有一定療效,進一步提升扶脾逐水丸的整體療效。

扶脾逐水丸中加入牽牛子,是利用其強力瀉下作用,以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腎經,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

方劑中,牽牛子與其他藥物搭配,可增強其利水作用,同時緩解其寒性,避免過度瀉下,達到扶脾逐水、消腫止痛的療效。

扶脾逐水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因為其 斂脾止瀉 的功效。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其酸味收斂,可 固護脾胃,抑制脾虛洩瀉;甘味滋養,可 補益脾氣,促進脾胃運化水濕。

此外,五味子還有 益氣生津 的作用,可緩解脾虛所致的氣短乏力、口乾舌燥等症狀。因此,扶脾逐水丸加入五味子,有助於 固護脾胃、利水消腫,達到治療脾虛水腫的目的。

扶脾逐水丸中加入海金沙,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方劑所治之病症起到輔助作用。

海金沙性寒,味甘、微苦,入膀胱、腎經,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尤其善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濕熱下注等症。扶脾逐水丸旨在健脾利濕、消腫利水,而海金沙的利水滲濕功效,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逐水消腫的目的。同時,海金沙的清熱解毒之效,也能有效抑制濕熱的發展,避免水腫加重。因此,海金沙的加入,可謂相得益彰,提升了扶脾逐水丸的療效。

扶脾逐水丸中包含澤瀉,乃因其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可有效治療脾虛水腫之症。

澤瀉性寒,入膀胱、腎經,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其利水作用強於滲濕,故能有效排除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水腫。此外,澤瀉亦能健脾利濕,有助於脾胃運化水濕,進一步消退水腫。

因此,扶脾逐水丸中加入澤瀉,可發揮其利水滲濕、健脾利濕之功效,有助於治療脾虛水腫之症。

主治功效


扶脾逐水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茯苓、白朮、山藥、葶藶子、花椒、巴戟天、黃連、牽牛子、五味子、海金沙、澤瀉。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白朮味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等功效。

葶藶子性寒,味辛、苦,歸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花椒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牽牛子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其中,牽牛子瀉下之力尤以黑牽牛子為勝;炒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強,且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炮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弱,但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歸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海金沙性微寒,味苦、鹹,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血的功能,它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降低血壓,消除水腫,緩解體內過多的熱量和炎症,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治療感染性疾病,止鼻血、口腔出血、月經過多和痔瘡出血等。

澤瀉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

扶脾逐水丸主治功效為全身上下浮腫,呼吸困難,小便完全沒有,白天吃不下東西,晚上睡不著覺。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5錢,雲白朮5錢,山藥5錢,苦葶藶5錢,花椒目5錢,巴戟5錢,黃連8錢,黑醜8錢,北五味2錢,海金沙1兩,澤瀉1兩。
上為末,荷葉煎湯為丸。
每服3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緩瀉作用,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扶脾逐水丸,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白茯苓5錢,雲白朮5錢,山藥5錢,苦葶藶5錢,花椒目5錢,巴戟5錢,黃連8錢,黑醜8錢,北五味2錢,海金沙1兩,澤瀉1兩。 主治:通身水腫,氣往上逆,小便竟無,日不能食,夜不能卧。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