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商陸散中包含商陸,主要原因有二:
- 商陸藥性: 商陸味苦、性寒,具有瀉水消腫、通利二便的功效。其根部入藥,主治水腫、腹水、便祕等症。
- 方劑配伍: 商陸散是以商陸為主藥,配合其他藥物組成的方劑。商陸的寒性可與其他藥物的溫性相配,達到寒熱平衡,發揮更好的療效。例如,商陸散中還可能包含具有溫陽利水功效的藥物,以協同商陸瀉水消腫的作用。
商陸散中加入昆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利水消腫: 昆布性寒,味鹹,入腎經,具有利水消腫、軟堅散結之效。商陸散主治水腫、腹水、痰飲等症,昆布的利水作用可協同商陸等藥物,加強利水消腫之功。
- 清熱解毒: 昆布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商陸散中其他藥物,共同清除體內毒素,減輕水腫患者的症狀。
商陸散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商陸散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痄腮等症,而牛蒡子可輔助清熱解毒,消散咽喉腫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2. 利咽開音,止痛化痰:牛蒡子亦能利咽開音,止痛化痰。對於熱毒壅盛導致的聲音嘶啞、咽喉疼痛、痰多難咳等症,牛蒡子可輔助商陸散疏散痰濁,利咽開音,緩解症狀。
商陸散中包含射干,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
射干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止咳化痰的功效。其藥性與商陸散中其他藥物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例如,商陸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與射干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散咽喉腫痛。此外,射干的利咽消腫作用,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商陸散中含有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淋利水: 木通性寒味甘,具有通利水道、利尿消腫的功效。商陸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淋、水腫等症,而木通的利水作用可以協助藥物疏通水道,排出體內積滯的溼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清熱解毒: 木通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以解表散熱、清利溼熱。商陸散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毒性或燥熱的藥物,木通可以起到解毒降火的輔助作用,減輕藥物的副作用,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商陸散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商陸散以利水消腫為主要功效,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利水消腫之效。其能清熱解毒,並促進水液代謝,與商陸散中其他利水藥物相輔相成,增強利水消腫之效。
2. 軟堅散結:商陸散常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病症,海藻具軟堅散結功效,能軟化堅硬的腫塊,促進其消散,與商陸散中其他化痰散結藥物協同作用,加強治療效果。
海藻的加入,不僅能提升商陸散的利水消腫功效,還能增強其軟堅散結的作用,使其在治療瘰癧、癭瘤等病症中更具療效。
商陸散為一方經典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多種急慢性疾病,特別是與風熱相關的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羚羊角這一味珍貴的中藥材。羚羊角性味咸、寒,歸肝、心包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在商陸散中加入羚羊角,主要是取其強大的清熱解毒功能,以及能夠平息肝風的作用。對於因風熱所引起的頭痛、目赤、高熱抽搐等症狀,羚羊角能夠發揮很好的療效。此外,由於羚羊角資源稀少且價格昂貴,在實際應用中常會根據具體病情和經濟條件來酌量使用,或選擇其他相似功效的藥材作為替代。總體而言,羚羊角在商陸散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學精準配伍、辨證施治的特點。
商陸散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商陸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可以輔助主藥清熱解毒,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宣肺解表: 杏仁還具有宣肺解表的功效,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可以起到宣肺散寒的作用。商陸散中一些藥物偏於清熱解毒,加入杏仁可以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商陸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要針對「小兒瘿氣,胸膈噎塞咽粗」之症。「瘿氣」在古代中醫文獻中多指頸部腫脹之疾(類似甲狀腺腫大),伴隨氣機不暢、咽喉阻塞感;「胸膈噎塞」則屬氣滯痰阻,導致胸悶、吞咽不順;「咽粗」形容咽喉腫脹、呼吸或吞嚥時粗礪不適。整體病機推測為「痰濕壅滯,氣結於上」,病位偏於頸項、胸膈。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單味藥商陸根
- 性味歸經: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
- 傳統功效:逐水消腫、通利二便,外用具散結消腫之效。
- 外用邏輯:
- 「切作爛炒熟」:炒製後可能減其毒性,保留藥性,加熱後更能溫通經絡。
- 「手帕裹之熨腫處」:透過熱熨法(物理溫熱效應)促進局部氣血循環,配合商陸的散結作用,化解痰濕瘀滯。
- 「冷即易之」:維持溫熱持續刺激,以軟堅散結、疏通噎塞。
針對性治效推論
- 商陸的「逐水消痰」特性,外敷可引導局部痰濕水結從表而散。
- 熱熨法加強藥力滲透,緩解頸項腫硬(瘿氣)及胸膈氣機壅滯。
- 整體以「外治內病」思路,避開小兒內服藥物的風險,直接作用於患處。
中醫理論依據
「瘿氣」成因多與情志、水土、痰瘀相關,商陸散外敷符合「結者散之」之則,透過局部刺激調暢氣血,間接影響內在痰瘀病理。此方體現古代「簡便外治法」的智慧,尤其針對小兒用藥謹慎之需求。
傳統服藥法
商陸根。
上切,作爛炒熟。
用手帕裹之,熨腫處,冷即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商陸散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商陸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七。 組成:商陸根。 主治:傷寒咽喉腫痛。
商陸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商陸根(取自然汁)1盞,甘遂末1錢,土狗1枚(自死者,細研)。 主治:取水。主治:十種水氣。
商陸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商陸(乾者)1分,當歸(切,炒)1分,紫葳(淩霄花是也)1兩,蒲黃1兩。 主治:産後血氣血塊,時攻心腹,疼痛不可忍。
商陸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商陸1寸(白色者),赤小豆1分(生用),大麻仁1合,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1分(炙微赤,銼),防風1分(去蘆頭),桑根白皮1分(銼)。 主治:産後風虛壅,通身浮腫,不能飲食。
商陸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商陸1兩(微炙),崑布1兩(洗去鹹味),牛蒡子3分,射乾半兩,木通(銼)半兩,海藻(洗去鹹味)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麸炒微黃)半兩。 主治:小兒癭氣,胸膈噎塞咽粗。
商陸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商陸1兩,曾青1分(細研),黃芩1兩,防風1兩(去蘆頭),白礬1兩(燒令汁盡),人參1兩(去蘆頭),小薊根1兩,石膽1分(細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雌黃1兩(細研),赤芍藥1兩,白芷1兩,荏枝1兩,知母1兩,桔梗1兩(去蘆頭),雄黃1兩(細研),狸骨1兩(炙令黃色),銀星礜石1兩(燒赤,醋淬7遍),地膽1分(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黃,去米),斑蝥10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黃)。 主治:浮疽瘻。或生於頸,或發於腋,腫硬如指,久即穿潰,有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