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菟煎
LU TU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八○引《澹竂》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鹿菟煎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菟蕬子,這是因為菟蕬子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對健康有著顯著的益處。菟蕬子,又稱為鹿蕬,主要用於強化腎功能,調理肝脾,且其橋接的陽氣與陰氣平衡上,對骨骼和關節有良好的滋補效果。這種藥材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力,特別適合體虛、陰陽失衡的人羣。此外,菟蕬子還能改善男性生殖機能,故常被用於補腎壯陽之方劑中。鹿菟煎的搭配運用菟蕬子,正是藉助其調和作用,讓方劑的療效更為顯著,從而增強對調理全身機能和改善生活質量的幫助。經由現代研究也發現,菟蕬子具有抗氧化及抗炎作用,進一步證實了其在鹿菟煎中的重要價值。總之,菟蕬子的加入,讓鹿菟煎更具整體性與兼顧性,能夠充分發揮其補益效果。
鹿菟煎方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固腎澀精: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補益腎氣的作用。鹿菟煎以補腎固精為主要功效,而五味子可助其固腎止遺、澀精止瀉,提升方劑療效。
- 滋陰生津: 五味子能滋養肺陰,生津止渴,對於腎陰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虛汗不止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鹿菟煎中包含其他滋陰補腎的藥物,五味子可增強滋陰作用,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最佳功效。
鹿菟煎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鹿菟煎常用於治療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水腫症狀。
- 健脾益氣: 茯苓還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腎虛引起的脾氣虛弱,增強患者的體質。
鹿菟煎方劑中包含鹿茸,主要是因為鹿茸具有以下兩項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 補腎壯陽: 鹿茸性溫,味甘鹹,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鹿茸,可增強腎氣,提高精子活力,改善男性生殖功能。
- 強筋健骨: 鹿茸能促進骨骼生長,改善骨質疏鬆,增強肌肉力量,可緩解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方劑中加入鹿茸,有助於提升整體體質,恢復身體活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鹿菟煎] 的首載主治為「三消渴利」,即中醫「消渴病」的典型表現(上消、中消、下消),其核心病機與腎精虧虛、氣化失司相關。
三消渴利的病機與表現
- 上消:肺燥陰虛,症見多飲。
- 中消:胃熱津傷,症見多食消瘦。
- 下消:腎虛不固,症見多尿、尿濁或遺精。
此方著重於下消,兼顧上中二消,尤其針對腎陽不足、精關不固導致的遺精、白濁,並有「延年」之效,提示其補益先天之本(腎)的作用。
「止白濁」的延伸意義
白濁屬濕濁下注,與腎氣不固、膀胱氣化不利有關。本方通過溫補腎陽、固攝精微,改善小便混濁或精液外泄。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由菟絲子、五味子、白茯苓、鹿茸四藥組成,配伍簡潔,以「補腎固精、化氣生津」為核心。
君藥:鹿茸(鹽酒浸炙)
- 溫補腎陽,益精填髓:鹿茸為血肉有情之品,直補腎中精氣,鹽酒炙後增強下行入腎之力,針對下元虛冷、精血不足。
- 恢復氣化功能:腎陽充足則津液上承以潤燥(改善上消口渴),同時固攝水液(減少下消多尿)。
臣藥:菟絲子
- 平補肝腎,固精止遺:菟絲子性平,既助鹿茸溫腎,又無燥熱之弊,且能澀精止泄,針對遺精白濁。
- 協同生津:《本草正義》載其「添精益髓,止渴生津」,契合消渴病機。
佐藥:五味子
- 斂肺生津,固腎澀精:五味子酸收,上斂肺氣以潤上消,下固腎氣以攝下消,一藥雙調。
- 與茯苓配伍:防斂邪之弊,通澀並用。
使藥:白茯苓
- 健脾滲濕,寧心安神:茯苓淡滲利濕,導濕濁下行(治白濁),並防鹿茸、菟絲子之滋膩。
- 交通心腎:間接助五味子安神定志,減少心腎不交之遺精。
生地黃汁為丸
- 滋陰製燥:鹿茸、菟絲子偏溫,生地汁滋腎陰以平衡陽藥,避免燥熱傷津,符合消渴「陰虛為本」的特點。
- 鹽湯送服:引藥入腎,增強固攝之效。
三、配伍特色與治療原理
標本兼治結構
- 治本:鹿茸、菟絲子補腎填精,恢復腎主水液、藏精功能。
- 治標:五味子收斂固澀,茯苓利濕導濁,針對遺精、白濁等標證。
動靜結合
- 動:鹿茸溫通、茯苓滲利,促進氣化與代謝。
- 靜:五味子酸收、生地滋陰,固攝津液精微。
五行相生思路
- 金水相生(五味子斂肺→生腎水)。
- 水土互製(茯苓健脾→制腎水泛濫)。
此方體現「補腎以治消渴」的古代治法,通過調節腎中陰陽,重建水液代謝平衡,非單純降火或滋陰,而是從根本恢復氣化功能。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5兩,北五味子5兩,白茯苓3兩半,鹿茸1兩半(鹽酒浸,炙)。
禁遺精,止白濁,延年。
上為末,生地黃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鹿菟煎,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引《澹竂》。 組成:菟絲子5兩,北五味子5兩,白茯苓3兩半,鹿茸1兩半(鹽酒浸,炙)。 主治:禁遺精,止白濁,延年。主治:三消渴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