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交感丹

秋石交感丹

QIU SHI JIAO G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4%
肺經 23%
脾經 21%
肝經 10%
心經 10%
腎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秋石交感丹方中包含秋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秋石性寒,可清熱解毒: 秋石,即雄性動物的結石,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

2. 秋石可化痰止咳: 秋石入肺經,可化痰止咳,對於因熱邪犯肺而導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與方中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秋石交感丹方中包含秋石,正是利用其寒涼解毒、化痰止咳的特性,針對特定的病症,發揮藥效。

秋石交感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腎三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秋石交感丹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茯苓可健脾利濕,化解濕濁,改善脾胃功能,進而達到寧心安神的作用,輔助主藥發揮療效。
  2.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茯苓性平,與丹方中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可起到調節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例如,茯苓與丹方中的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更好地調節心脾,促進氣血運行,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秋石交感丹的組成中包含菟蕬子,其主要原因在於菟蕬子具備的特性與效果。菟蕬子,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在中藥方劑的配方中,菟蕬子常用於治療因熱邪內鬱所引起的各種症狀,特別是對於心火亢盛、情緒焦躁等問題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菟蕬子還可促進神經系統的平衡,對於緩解疲勞、焦慮等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秋天,人體容易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而產生心情不暢或焦慮,加入菟蕬子可以幫助調節情緒,達到疏肝解鬱的效果,使心靈得到放鬆,進而提升整體的健康水平。這樣的藥理機制使菟蕬子成為秋石交感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方劑整體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秋石交感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白濁遺精」,屬中醫「淋濁」「遺精」範疇,多因腎氣不固、下元虛冷,或濕熱下注所致。白濁指小便混濁或排尿後有白色分泌物;遺精則為不因性活動而精液自泄。此方通過固腎澀精、分利濕濁以調理。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秋石(1兩)

    • 為人尿沉澱物經炮製而成,性味鹹寒,歸腎經。傳統認為其能「降火滋陰,固精秘氣」,既清虛熱,又澀精止遺。
    • 針對腎虛火擾、精關不固之遺精,或濕熱下注之白濁,秋石可清熱兼收斂,調節陰陽。
  2. 白茯苓(5錢)

    • 性味甘淡平,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此處用於分利濕濁,使濕熱從小便而去,緩解白濁;同時健脾以斷濕濁生成之源,間接固護腎氣。
  3. 菟絲子(炒,5錢)

    • 甘溫補腎,固精縮尿,為平補肝腎之要藥。炒製後增強溫澀之性,針對腎虛不攝之遺精、白濁,能補益精氣而助封藏。

三、配伍邏輯與機理推論

  • 清熱與固澀並行:秋石清虛熱而澀精,菟絲子溫腎固精,二者寒溫相制,共調腎中陰陽。
  • 祛濕與補益兼顧:茯苓利濕以治標,菟絲子補腎以治本,標本兼治。
  • 劑型與服法:以沸湯(助藥性升散)與井華水(性沉潛)共煮糊丸,暗含「升降相因」之理;鹽湯送服,引藥入腎,增強固澀之效。

四、總結

此方以秋石為主,清斂相濟,配茯苓祛濕、菟絲子補腎,適用於腎虛兼濕熱輕證之遺精白濁。全方側重「通澀結合」,既分利濕濁,又固護下元,體現中醫「攻補兼施」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秋石1兩,白茯苓5錢,菟絲子(炒)5錢。
上為末,用百沸湯一盞,井華水一盞,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秋石交感丹具有滋陰補腎、固精止遺的功效,適合於白濁遺精的患者服用。但陰虛火旺、遺精帶下者慎用。

相關疾病


遺精前列腺炎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秋石交感丹, 出處:《本草綱目》卷五十二引《鄭氏家傳方》。 組成:秋石1兩,白茯苓5錢,菟絲子(炒)5錢。 主治:白濁遺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