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鹿黃丸中加入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肺止咳:枇杷葉性涼,味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鹿黃丸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黏稠等症,枇杷葉能輔助清熱潤肺,改善肺燥,使咳嗽痰多症狀得到緩解。
- 和胃降逆:枇杷葉還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肺熱上逆引起的胃氣不和、噁心嘔吐等症狀。鹿黃丸中加入枇杷葉,能夠協調肺胃功能,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鹿黃丸方劑中添加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宣肺利咽: 款冬花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利咽之效。鹿黃丸主治腎虛精虧,陽痿早泄,腰膝痠軟等症,而肺腎相表裏,肺虛則腎氣亦虛,故方中加入款冬花,以滋養肺陰,增強其宣發肅降之功能,從而達到補腎固精之目的。
- 引藥下行,助腎氣: 款冬花入肺經,而腎經與肺經相通,款冬花入肺經後,可引藥下行,通達腎經,增強鹿黃丸補腎固精之功效。
鹿黃丸中加入紫菀,主要有以下原因:
- 潤肺止咳: 紫菀性溫,味苦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之效。鹿黃丸中常以鹿茸等溫補藥物為主,而紫菀可緩解補品燥性,防止出現燥咳等副作用。
- 宣肺通竅: 紫菀還具有宣肺通竅的作用,可幫助氣血運行,促進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功效。鹿黃丸常用於治療氣虛血瘀,而紫菀的宣肺通竅作用,可增強整體療效。
鹿黃丸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 潤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之效。鹿黃丸為溫補腎陽之劑,服用後可能出現燥熱上火之症狀,杏仁可緩解此副作用,並輔助藥力,達到溫補腎陽、潤肺止咳之功效。
二、 清熱解毒: 杏仁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配合鹿黃丸中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有助於治療因腎虛所致的各種病症。
鹿黃丸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通利水道,消腫止痛: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消腫止痛的功效。鹿黃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木通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輔助鹿黃活血化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利尿排毒,解毒消腫: 木通亦能利尿排毒,對於因外傷或疾病引起的體內毒素積聚,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鹿黃丸中加入木通,可起到排毒消腫的輔助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
鹿黃丸方劑中含有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症狀。
2. 促進生長發育: 鹿茸含有豐富的生長激素,可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對於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鹿茸在鹿黃丸方劑中,起到補腎壯陽、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發揮更佳的療效。
鹿黃丸方劑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利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苦,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肺止咳的功效。鹿黃丸中鹿黃性溫燥,易於燥熱傷肺,加入桑白皮可起到清熱瀉火、潤肺止咳的作用,平衡方劑的寒熱屬性。
- 宣肺通竅,消腫止痛:桑白皮亦能宣肺通竅,消腫止痛,對於鹿黃丸所治之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其宣肺通竅的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從而緩解疼痛。
鹿黃丸中加入大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瀉火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火通便、清熱解毒之效。鹿黃丸主治血熱妄行、瘀阻經絡所致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大黃可清熱瀉火,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
- 活血化瘀: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破瘀散結的作用,可促進瘀血的吸收,加速傷口癒合。鹿黃丸中加入大黃,有助於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促進組織修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鹿黃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酒色過度,饑飽失時」所致吐血、咳血、痰血等證,反映古代對「虛損兼火熱上炎」病機的認識。其病多因縱慾耗傷腎精(鹿茸所主),或酒食辛辣積熱(大黃所主),加之飢飽勞倦損傷肺脾,形成上焦肺熱壅盛、下焦虛損不攝之複雜病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衍
清肺瀉火以治標
- 大黃、桑白皮、木通:峻瀉肺胃積熱,導火下行。大黃通腑,使熱從腸道出;桑白皮瀉肺平喘;木通利水,引熱從小便滲泄。
- 枇杷葉、紫菀、款冬花:降氣化痰止咳,針對痰血、咳血。此三藥性偏溫潤,緩和大黃之峻烈,兼護肺陰。
- 杏仁:宣利肺氣,通調氣道,助痰瘀排出。
溫補腎陽以固本
- 鹿茸(炙):為全方關鍵,溫補腎陽、益精血。古代認為咳血久發必累腎,鹿茸既能固攝下元防血脫,又可助肺氣肅降(「腎主納氣」之理)。其與大黃寒溫並用,構成「上清下溫」之格局。
配伍思路溯源
比對《丹溪心法》治嗽血方,差異在於:- 丹溪方用「紅花、紫草茸」活血涼血,側重瘀熱;
- 本方改用「紫菀、款冬花」強化化痰止咳,更適於痰血並見者。
此調整反映原方化裁者對「痰阻氣道」病機的側重,亦符合「見血休止血,首當祛因」之治則。
綜論
鹿黃丸之設計,體現「瀉實不忘補虛」的辨治思維。以大黃等藥清瀉肺火治其標急,鹿茸補腎陽固其本虛,輔以化痰降氣之品調和氣機。全方寒溫並施、標本兼顧,適用於腎虛火浮、肺熱痰瘀交阻之咳血證,然須辨明虛實比重而用。
傳統服藥法
枇杷葉1兩,款冬花1兩,北紫菀1兩,杏仁(去皮尖)1兩,木通1兩,鹿茸(炙)1兩,桑白皮1兩,大黃5錢。上為末,煉蜜為丸。
臨睡含化。
(《木居集》上集卷十五)。原書雲本方引自「丹溪」,查《丹溪心法》卷二有治嗽血方:紅花、杏仁(去皮尖)、枇杷葉(去毛)、紫草茸、鹿茸(炙)、木通、桑白皮、大黃。與本方類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鹿黃丸具有清熱涼血、止血化痰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鹿黃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鹿黃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九。 組成:枇杷葉1兩,款冬花1兩,北紫菀1兩,杏仁(去皮尖)1兩,木通1兩,鹿茸(炙)1兩,桑白皮1兩,大黃5錢。 主治:酒色過度,饑飽失時,吐血,咳血,痰血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