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膏

ZI W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16%
脾經 16%
大腸經 8%
胃經 8%
小腸經 8%
肝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膀胱經 4%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肝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菀膏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枇杷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之功效。與紫菀、款冬花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難咯等症狀,達到潤肺止咳的目的。
  2. 和中降氣:枇杷葉能降逆氣,止嘔吐,與紫菀、白前等藥材搭配,可以起到和中降氣、止咳化痰的功效,適合治療因肺熱上逆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紫菀膏中加入木通,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水:紫菀膏主治肺燥咳嗽,而木通性寒,能清熱利水,宣肺化痰。二者合用,可協同作用,增強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效果。
  2. 引藥下行:紫菀膏中多用辛溫藥材,容易上浮,而木通能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肺經,更好地發揮止咳化痰的作用。

因此,木通的加入不僅能增強療效,更能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燥熱之弊。

紫菀膏中包含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同氣相求,協同止咳化痰:紫菀與款冬花皆屬菊科植物,性味平和,皆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之效。兩者相配,可增強藥效,相輔相成,更能有效緩解咳嗽痰多、喘息氣短等症狀。
  2. 寒熱平衡,相生相剋:紫菀微寒,而款冬花微溫,二者配合,寒熱平衡,可避免單獨使用藥材導致寒涼或溫燥之弊,更能全面調節肺氣,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紫菀膏中包含紫菀,乃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的治療方向相符。紫菀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宣肺之效。其性溫,可溫肺散寒,且能化痰止咳,適用於寒咳、肺虛久咳等症。

紫菀膏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肺虛久咳、痰多粘稠等病症,而紫菀的功效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病症,起到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因此成為紫菀膏的重要組成部分。

紫菀膏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痰多咳嗽、氣喘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宣肺通竅:杏仁能宣肺通竅,利於氣機宣通,配合紫菀、桔梗等藥物,可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對於風寒感冒導致的鼻塞、咳嗽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紫菀膏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協同作用: 紫菀擅長潤肺止咳、化痰排痰,桑白皮則以宣肺止咳、利水消腫見長。兩者搭配,可增強化痰止咳之效,併兼顧宣肺利水,更全面地解決肺部疾患。

2. 相輔相成: 紫菀偏於溫潤,桑白皮則偏於寒涼,二者互相調和,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熱或寒涼過度,更加適合長期服用,減少副作用。

紫菀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消腫止痛: 紫菀膏以潤肺止咳為主要功效,但若患者出現熱證,如痰黃稠、口乾舌燥、便祕等,則需加入清熱瀉火藥物,而大黃性寒,善於清熱瀉火,並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積熱,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
  2. 活血化瘀,通經絡: 紫菀膏中加入大黃,除了清熱瀉火之外,更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達到通經絡的效果。此舉對於熱毒壅滯、經絡不通導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菀膏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紫菀膏,主要由以下幾味中藥組成:

  • 枇杷葉:止咳化痰、平喘解熱。
  • 木通:利尿消腫、活血散瘀。
  • 款冬花:潤肺止咳、祛痰定喘。
  • 紫菀:宣肺降氣、止咳化痰。
  • 杏仁:止咳平喘、潤燥滑腸。
  • 桑白皮:清肺止咳、利水消腫。
  • 大黃:瀉下攻積、涼血解毒。

古文內容分析與治療原理

從以下古文內容,可以進一步分析紫菀膏的治療原理和主治功效:

  • 《世醫得效方》:「上銼散,餳糖一塊同煎服...治同上。」 指出紫菀膏可用於治療與上文相同的病症,即肺熱久嗽。

  • 《本草簡要方》:「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服。或加生薑。治咳中有血。虛勞肺痿成癰。」 這裡提到紫菀膏可治咳血、虛勞肺痿,並可能發展成肺癰的病症。

  • 《醫門法律》:「火熱內燔,加減瀉白散,水煮金花丸。如身熱如炙,紫菀膏。」和「紫菀膏,枇杷葉(去毛),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炙各四兩),大黃(半兩),上為細末,煉蜜丸櫻桃大。夜間噙化三五丸。」 說明紫菀膏可用於治療身熱如炙的症狀,並提供了更詳細的藥方組成。

  • 《張氏醫通》:「紫菀散。肺熱頓嗽。肌膚灼熱。面赤如醉者。紫菀膏微利之。」 和「紫菀膏,治肺熱咳嗽。肌膚灼熱。面赤如醉。」 進一步強調紫菀膏對於肺熱引起的咳嗽、肌膚灼熱、面赤如醉等症狀的療效,並指出其具有「微利」的作用。

  • 《古今醫統大全》:「上作二服,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紫菀膏,治肺熱,熱嗽久嗽,身如炙,將成勞。」 指出紫菀膏可治療肺熱、熱嗽、久嗽,以及身體發熱如被火烤,即將發展成肺癆的病症。

綜合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和藥物組成,可以推斷紫菀膏的治療原理主要為:

  1. 清肺熱:方中紫菀、桑白皮、枇杷葉等藥材均有清肺熱的功效,針對肺熱引起的咳嗽、身熱等症狀。
  2. 潤肺止咳:款冬花、杏仁等藥材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緩解咳嗽症狀。
  3. 宣肺降氣:紫菀有宣肺降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氣喘等症狀。
  4. 利尿瀉下:木通有利尿作用,大黃有瀉下作用,二者合用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減輕身體的負擔。
  5. 補虛扶正:《張氏醫通》中提到「久嗽脈弱...屬肺虛」,並提出「門冬、五味子、款冬、紫菀之類斂而補之」,雖然紫菀膏本身並非補虛方劑,但其中如款冬花、紫菀等藥材也有一定的補益肺氣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紫菀膏也可以作為治療肺虛久嗽的參考。

結論

紫菀膏主治肺熱久嗽,症見咳嗽、身熱如炙、肌膚灼熱、面赤如醉,甚至可能發展成肺癆的病症。其通過清肺熱、潤肺止咳、宣肺降氣、利尿瀉下等作用機制,達到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紫菀膏是一個以清肺熱、止咳化痰為主的方劑,對於肺熱引起的咳嗽、身熱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同時,其兼具利尿、瀉下的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因此被用於治療肺熱久嗽,甚至可能發展成肺癆的病症。

相同名稱方劑


紫菀膏, 出處:《本草衍義》卷十八。 組成: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 主治:瀉肺中積熱。主治: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