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茸丸方中含有紫菀,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紫菀性味辛溫,歸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溫肺化痰之效,可有效緩解肺氣鬱滯、痰液粘稠、咳嗽氣喘等症狀。
二茸丸常用於治療肺虛久咳、痰多粘稠、氣短乏力等病症,紫菀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增強潤肺止咳化痰的效果,有助於患者更快康復。
二茸丸方劑中包含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頭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症狀。
- 強筋健骨,活血化瘀: 鹿茸亦可強筋健骨,促進骨骼生長,有助於改善骨質疏鬆、骨折癒合不良等症狀;同時,鹿茸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氣血循環,減輕疼痛。
二茸丸中鹿茸的加入,可有效改善腎虛、骨骼問題、以及氣血循環障礙等多種症狀,因此成為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茸丸方劑中加入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潤肺止咳:枇杷葉性微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止咳、化痰止嘔的功效。二茸丸以滋陰補腎、潤肺止咳為目的,枇杷葉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潤肺止咳之效,緩解因肺燥津傷引發的咳嗽、咳痰等症狀。
- 降逆止嘔:枇杷葉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因肺胃不和、痰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枇杷葉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二茸丸針對腎虛、肺虛所致的咳嗽、咳痰、虛喘等症狀,而枇杷葉的加入則可有效緩解因肺虛所致的嘔吐等症狀,使療效更加全面。
二茸丸方中使用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二茸丸主要用於治療肺虛久咳、痰多氣喘等症,款冬花可以起到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 補益肺腎: 款冬花除了潤肺止咳外,還有一定的補益肺腎之功,可以改善肺腎虛弱,進一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恢復肺部功能。
二茸丸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
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大腸經。其潤肺止咳之效,可緩解燥咳、乾咳等症狀。此外,杏仁還能降氣平喘,有助於緩解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
二茸丸以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主,但肺氣不足也會影響腎氣運行。杏仁加入其中,可起到潤肺降氣之效,協同補腎藥物,共同改善肺腎功能,達到整體調理的目的。
二茸丸方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其利水通淋之功效。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之效。
二茸丸主治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小便不利、淋濁等症。木通利水通淋,能有效改善小便不利,同時也能清熱解毒,緩解因腎虛引起的炎症。此外,木通還能通經活絡,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滋補腎氣、強健筋骨的效果。
二茸丸方劑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清熱化痰之功效。二茸丸主治肺燥咳嗽、痰少咽乾,桑白皮可宣肺利氣,使肺氣通暢,有助於止咳化痰。
-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配合二茸丸中的鹿茸、龜板等補益藥物,促進體內水液代謝,緩解因肺燥引起的津液虧虛。
總之,桑白皮在二茸丸中發揮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肺燥咳嗽等症狀。
二茸丸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二茸丸主要針對熱證,如血熱、瘀熱等,而大黃可清熱瀉火,通暢腸道,有助於消除熱證,改善症狀。
- 活血化瘀:大黃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二茸丸中常配伍活血化瘀藥物,如川芎、桃仁等,大黃的加入可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
總之,大黃在二茸丸中起到清熱瀉火、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證引起的各種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茸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吐血」及「酒色過度」所致之疾。古代醫家認為,吐血多因肺胃熱盛、陰虛火旺,或過度飲酒、縱慾耗傷腎精,導致虛火上炎,損傷肺絡;而「酒色過度」則暗指肝腎陰虛、相火妄動,或濕熱內蘊、灼傷血絡之證。本方以清肺化痰、涼血止血為主,兼顧補益腎精,標本同治。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清肺瀉熱、止咳止血
- 紫菀茸、款冬花:性溫潤,化痰止咳,專治肺逆氣喘,兼能止血(《本經》載紫菀「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款冬花「主咳逆上氣善喘」)。
- 桑白皮、杏仁:桑白皮甘寒瀉肺平喘,杏仁苦降肺氣,二者合用以通調肺氣,緩解咳嗽氣逆。
- 枇杷葉:清肺胃之熱,降氣化痰,尤宜於肺熱咳血(《本草綱目》謂其「和胃降氣,清熱解毒」)。
- 大黃:瀉火涼血,導熱下行,使上炎之火從大腸而出(「釜底抽薪」之法),兼能化瘀止血。
2. 通利水道、引熱下行
- 木通:清心降火,利水通淋,使熱邪從小便而解,避免瘀熱傷絡。
3. 補益腎精、固本培元
- 鹿茸:峻補腎陽、益精血,針對「酒色過度」所致之腎虛精虧,助陽生陰,以固根本。其性溫而不燥,與清熱藥同用,可防寒涼傷正。
4. 綜合作用
全方以「清上補下」為核心:
- 上焦:紫菀、款冬、桑白皮等清肺止咳,大黃、枇杷葉瀉熱止血。
- 下焦:鹿茸補腎填精,木通引熱下行,兼防補藥之滯膩。
- 煉蜜為丸:緩和藥性,兼潤肺燥,適合久病虛損兼熱證者。
可能的功效延伸
除吐血外,此方亦可用於:
- 肺腎兩虛兼痰熱之咳喘(如肺癆、久咳)。
- 陰虛火旺所致之咯血、衄血。
- 酒毒濕熱內蘊,損傷肺絡者。
治療原理:通過瀉肺熱、化痰瘀以治標,補腎精以固本,達到「清補並行」之效,契合虛實夾雜之病機。
傳統服藥法
紫菀茸1兩,鹿茸1兩,枇杷葉1兩,款冬花1兩,杏仁1兩,木通1兩,桑白皮1兩,大黃0.5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臨臥白湯嚼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二茸丸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茸丸, 出處:《醫統》卷四十二。 組成:紫菀茸1兩,鹿茸1兩,枇杷葉1兩,款冬花1兩,杏仁1兩,木通1兩,桑白皮1兩,大黃半兩。 主治:吐血,酒色過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