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蠶散

僵蠶散

JIANG C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0.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8%
肺經 28%
肝經 14%
膀胱經 14%
脾經 14%
胃經
肺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僵蠶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有二:

  1. 白僵蠶性寒,善於解毒散結:白僵蠶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可治療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咽喉腫痛、乳癰、瘰癧等。而僵蠶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痰阻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乾舌燥等症,白僵蠶的解毒散結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咽喉部位的炎症和水腫,改善患者的症狀。
  2. 白僵蠶能祛風止痙:白僵蠶還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可以治療因風邪侵襲所致的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僵蠶散中也包含一些具有祛風止痙作用的藥物,例如僵蠶、蟬蛻等,白僵蠶的加入可以加強方劑的祛風止痙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熱痰阻所致的咽喉疾病。

僵蠶散中包含藁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痙:藁本辛溫,善於祛風解痙,可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僵蠶散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病症,藁本可協同僵蠶、全蠍等藥物,起到祛風止痙的作用。
  2. 通絡止痛:藁本具有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僵蠶散中加入藁本,可促進氣血循環,緩解中風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僵蠶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味辛溫,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僵蠶散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白芷的加入能有效疏散風寒,解除鼻塞,緩解頭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升清降濁,通鼻竅: 白芷性溫,能升清降濁,通鼻竅,配合僵蠶、蒼耳子等藥物,能有效治療鼻塞、嗅覺減退等症狀,起到增強通鼻竅作用,改善鼻部氣機流通。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僵蠶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壅牙疼」,即因風邪壅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牙痛,可能伴隨腫脹或遊走性疼痛。風邪易挾熱、挾痰,僵蠶散以蟲藥為主,旨在祛風通絡、攻毒散結,兼緩解局部氣血瘀滯。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白僵蠶(炒去絲)

    • 性味鹹辛平,入肝、肺經,為祛風化痰要藥。
    • 炒製後減其峻性,保留祛風通絡之效,尤善治風熱上攻之頭面疾患(如牙痛、喉痹)。
  2. 斑蝥(生用)

    • 性味辛熱,有大毒,擅破血逐瘀、攻毒蝕瘡。
    • 生用其力銳猛,能開通壅滯、發泡透邪,引風毒外泄。與僵蠶協同,增強祛風攻毒之效。
  3. 膩粉(輕粉)

    • 性寒沉降,能殺蟲止癢、收斂濕瘡。
    • 在此方中協助斑蝥解毒,並抑制風毒濕熱所致的局部潰爛滲液。

全方作用機理

  • 祛風透邪:僵蠶與斑蝥相配,一升一降,開泄風毒壅滯,疏通牙齦局部氣血。
  • 攻毒定痛:斑蝥之辛烈配合膩粉寒涼,毒邪得散,熱瘀得消,疼痛自緩。
  • 外治導引:通過外用發泡(斑蝥刺激)或滲透(油調),使壅滯之風毒從表而解,符合「結者散之」之理。

此方為「以毒攻毒」之峻劑,針對風毒壅盛實證,取蟲藥搜剔之性,直達病所。然須辨明病機,非風熱或虛火牙痛所宜。

傳統服藥法


白僵蠶(炒去絲)40枚,斑蝥20枚(全者,生用),膩粉1錢。
上為細末。
乾癬用生油調塗,濕癬只乾揩貼之。並候黃水出,及數數癢痛,永除根本,亦無瘢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容易流眼淚牙齦腫脹痛動脈粥樣硬化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排尿困難膀胱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白喉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皮膚癬菌病(足)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相同名稱方劑


僵蠶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九。 組成:僵蠶、藁本、白芷各等分。 主治:風壅牙疼。

僵蠶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白僵蠶3枚,枯礬1分。 主治:纏喉風,一切喉痹急危。

僵蠶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白僵蠶(炒)半兩,馬牙消(研)半兩,鬱金半兩,乾蠍(去土,炒)半兩。 主治:小兒天釣。

僵蠶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 組成:馬鞭梢5寸(燒灰),雄鼠糞(炒)20枚,白僵蠶(炒)半兩。 主治:被馬咬傷損皮肉,疼痛。

僵蠶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引《仁存方》。 組成:僵蠶1條,馬勃拳大者(瓦上揩成末),白礬皂子大(生),天南星1個(炮)。 主治:喉閉。

僵蠶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七。 組成:蔓荊子、黃耆、茯苓、人參、南星、天麻、僵蠶(炒)、獨活、羌活、葛根、甘草、荊芥各等分。 主治:小兒偏身不遂,口流涎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