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功沃雪湯

SHEN GONG WO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胃經 18%
肺經 18%
脾經 18%
膽經 9%
心經 9%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功沃雪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當歸,這是由於當歸在中醫中被視為調和血液和補血的重要藥材。當歸具有活血散瘀、調經止痛的特性,特別適合用於血虛引起的各種病症,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在神功沃雪湯中,當歸的作用不僅限於補血,還能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更具調理作用。其香氣濃鬱且口感獨特,能有效增加患者的食慾,進一步促進身體的康復。此外,當歸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增強抵抗力。通過這些綜合作用,當歸在神功沃雪湯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支持。這也是為何將當歸納入此方劑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神功沃雪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鼻竅的功效。神功沃雪湯旨在治療風寒犯肺所致的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而白芷可有效驅散寒邪,暢通鼻竅,緩解鼻塞,改善頭昏腦脹等症狀。

2. 解毒消腫,止痛:白芷亦具解毒消腫、止痛之效。一些風寒犯肺的患者伴隨有鼻腔炎症,白芷能有效消解炎症,減輕鼻腔腫脹,同時緩解鼻腔疼痛。

神功沃雪湯中加入夏枯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散結: 夏枯草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的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濕熱蘊結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夏枯草能有效清熱散結,改善眼部炎症。
  2. 利水消腫: 夏枯草亦能利水消腫,對於因水濕停滯所致的眼瞼水腫、眼球突出等症狀,夏枯草能利水通淋,減輕眼部腫脹。

因此,神功沃雪湯中加入夏枯草,旨在通過清熱散結、利水消腫,達到改善眼部炎症、減輕眼部腫脹的功效。

神功沃雪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通絡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通經活絡、止痙的作用。神功沃雪湯主治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白僵蠶可協助疏通經絡,解除痺痛,緩解痙攣。
  2. 祛風止癢:白僵蠶亦有祛風止癢之效,對於神功沃雪湯所治的風寒濕痺所伴隨的皮膚瘙癢症狀,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針對「神功沃雪湯」及另外兩個 unnamed 方劑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一、神功沃雪湯

組成:

  • 當歸 (八兩/二兩)
  • 白芷 (四兩/一兩)
  • 夏枯草 (二兩)
  • 僵蠶 (一兩/二錢五分)
  • (加減) 川芎 (頸部以上)
  • (加減) 牛膝 (膝部以下)

主治: 一切無名腫毒

治療原理:

此方以當歸為君藥,重用至八兩或二兩,取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為治療癰疽腫毒的要藥。白芷散風解表,消腫止痛,輔助當歸加強消腫之力。夏枯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善治熱毒壅盛之證。僵蠶清熱解毒,化痰散結,與夏枯草合用,增強清解之力。

頸部以上加川芎,因其性上行,可引藥上達頭面,加強頭面部腫毒的治療效果。膝部以下加牛膝,因其性下行,可引藥下達腿足,加強下肢腫毒的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神功沃雪湯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重用當歸,配伍白芷、夏枯草、僵蠶等藥,達到消腫止痛、散結解毒的功效,從而治療各種無名腫毒。

二、Unnamed 方劑一

組成:

  • 廣陳皮
  • 生甘草
  • 歸尾
  • 赤芍
  • 金銀花
  • 檳榔
  • 栝蔞仁
  • 白芷
  • 川芎
  • 五倍子 (燒灰存性)
  • 臺黨參
  • (加) 乳香

主治: 癰疽發背及一切無名腫毒

治療原理:

此方以金銀花清熱解毒為主要作用,配伍歸尾、赤芍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廣陳皮、檳榔、栝蔞仁理氣行滯,化痰散結,有助於腫毒的消散。白芷散風解表,消腫止痛。川芎活血行氣,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五倍子收斂止血,解毒消腫,燒灰存性後外用可收斂瘡口。臺黨參補氣扶正,增強機體抗邪能力。乳香活血止痛,去油後加入,可增強止痛效果。

此方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理氣散結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達到清解熱毒、消散癰腫的功效。根據腫毒部位的不同,服藥時間也有所區別,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此外,還強調通過飲酒發汗來促進痊癒,並強調了情志和飲食的調攝。

三、Unnamed 方劑二

組成:

  • 金銀花
  • 當歸
  • 生甘草節
  • 天花粉
  • 皂角刺
  • 川椒
  • (加) 紫花地丁

主治: 癰疽腫毒 (已成未成者俱效)

治療原理:

此方以金銀花、當歸為主藥,分別取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生甘草節清熱解毒,調和藥性。天花粉清熱瀉火,消腫排膿。皂角刺托毒排膿,消腫散結,為治療癰疽的常用藥。川椒溫中散寒,燥濕止痛,在此方中可能有助於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對於疔毒,則加紫花地丁,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力。

此方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托毒排膿為主要治療原則,無論癰疽腫毒是否已成,均可應用。未成者可消散,已成者可促使其潰破排膿,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當歸最重者8兩,輕者2兩,白芷重者4兩,輕者1兩,夏枯草重者2兩,薑蠶重者1兩,輕者2錢5分。
上與水、酒各半煎服。頸以上加川芎,膝以下加牛膝,余者不加。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神功沃雪湯,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組成:當歸最重者8兩,輕者2兩,白芷重者4兩,輕者1兩,夏枯草重者2兩,薑蠶重者1兩,輕者2錢5分。 主治:一切無名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