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瘢散

滅瘢散

MIE B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胃經 30%
肺經 20%
脾經 20%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滅瘢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個特性:

  1. 消炎生肌:白芷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傷口發炎,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瘢痕形成。
  2. 活血化瘀:白芷也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組織修復,減輕瘢痕增生。

因此,白芷在滅瘢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消炎、生肌、化瘀,進而達到減輕或消除瘢痕的效果。

滅瘢散中使用白附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消腫散結:白附子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消腫散結之效,能有效去除瘢痕組織的增生和積聚,促進組織修復。
  2. 活血化瘀:白附子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瘢痕處的代謝,促進組織再生,使瘢痕逐漸淡化甚至消失。

因此,白附子在滅瘢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消除瘢痕,改善皮膚外觀。

滅瘢散中含有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散瘀血,促進癒合:白僵蠶性寒,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瘢痕,白僵蠶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促進傷口癒合。
  2. 改善肌膚組織:白僵蠶能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並抑制過度增生的纖維細胞,有助於改善疤痕組織,使其變得平滑、柔軟,恢復正常膚色。

因此,白僵蠶在滅瘢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瘢痕組織,幫助患者恢復正常肌膚狀態。

滅瘢散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生肌:密陀僧性寒涼,具收斂生肌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疤痕增生,對於外傷、燒燙傷等造成的瘢痕,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清熱解毒:密陀僧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消炎止痛,對於傷口感染或發炎狀況,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密陀僧在滅瘢散中,可有效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疤痕形成,並抑制傷口感染,有助於改善疤痕外觀,達到祛除瘢痕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滅瘢散主治「痘後面瘢」,即天花(痘瘡)癒後留下的瘢痕。古代痘瘡多因熱毒鬱結肌膚,瘥後氣血失調,肌膚餘毒未清,導致色素沉澱或凹凸疤痕。此方以「白」色藥物為主,符合中醫「以色治色」的取象比類思維,通過美白、淡化色素、活血散結以修復肌膚。

組成邏輯與可能功效

  1. 白芷

    • 性溫,辛散走表,能祛風燥濕、活血排膿。
    • 所含揮發油及香豆素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助於瘢痕組織代謝,兼具美白之效。
  2. 白附子

    • 辛甘大熱,能祛風痰、逐寒濕,傳統用於面部皮膚病。
    • 其刺激性成分可促進瘢痕處皮膚代謝,但需炮製減毒,外用時可能輕微剝脫角質,助色素消散。
  3. 白僵蠶

    • 咸辛平,具祛風化痰、軟堅散結之效。
    • 含蛋白酶及活性物質,可能分解瘢痕過度增生的纖維組織,改善皮膚質地。
  4. 鷹矢(鷹糞白)

    • 古代視為化積消瘢要藥,其性燥烈,含尿素及礦物質。
    • 可能通過輕微腐蝕與滲透作用,促使老舊角質脫落,加速皮膚更新。
  5. 白密陀僧(氧化鉛)

    • 辛平有小毒,傳統用於收濕斂瘡、防腐殺蟲。
    • 具收斂性,可抑制瘢痕過度增生,並因其金屬離子作用,可能減少色素沉著。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 「美白、剝脫、散結」 三類藥物:

  • 美白淡斑:白芷、白附子、白密陀僧直接作用於表皮,減少黑色素沉積。
  • 角質剝脫:鷹矢、白僵蠶助老化角質代謝,促使新生皮膚顯現。
  • 軟堅散結:白僵蠶與白附子協調,軟化痘瘢硬結,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外用「水調搽」使藥力緩滲,避免過度刺激,全方體現中醫「以白治黑」「腐蝕生新」的瘢痕修復思路,契合古代對痘瘢「風毒鬱膚」的病理認知。

傳統服藥法


白芷、白附子、白僵蠶、鷹矢、白密陀僧各等分。
上為極細末。
以水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滅瘢散, 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組成:白芷、白附子、白僵蠶、鷹矢、白密陀僧各等分。 主治:痘後面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