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活絡洗藥

QU FENG HUO LUO XI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9%
脾經 18%
胃經 13%
腎經 9%
膀胱經 5%
心經 3%
膽經 3%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祛風活絡洗藥」:中醫治療面風之良方

一、藥方組成:

  1.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2.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3. 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

  4.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5.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6.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7.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8.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9. 橘絡: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消積化痰。

  10.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

二、藥方功效:

祛風活絡洗藥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面風,又稱「顏面神經麻痺」。

三、藥方適應症:

  1. 面風:面風,俗稱面癱,又稱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常見的面部神經疾病,多由風寒之邪侵襲面部經絡,引起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面部肌肉麻痺、歪斜、流涎等症狀。

  2. 中風後遺症:中風後遺症是指中風後留下的功能障礙,包括肢體麻木、癱瘓、言語不清、吞嚥困難等,祛風活絡洗藥可幫助改善中風後遺症,促進功能恢復。

  3. 周圍神經疾病:祛風活絡洗藥可治療各種周圍神經疾病,如面神經炎、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

  4. 肌肉痠痛:祛風活絡洗藥可緩解肌肉痠痛,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等引起的肌肉痠痛,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四、用法用量:

祛風活絡洗藥一般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早晚各1次。

五、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2. 脾胃虛弱者慎用。

  3. 服用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4. 服藥期間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六、總結:

祛風活絡洗藥是中醫治療面風的常用方劑,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防風2錢,白芷2錢,白附子2錢,僵蠶3錢,細辛6分,天麻1錢5分,白菊花2錢,南星2錢,橘絡2錢,薄荷1錢。
水煎,熱熏,溫洗。

方劑組成解釋


  •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頭痛、發熱、口乾、咽痛等症狀。
  • 白芷: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面部紅腫、瘙癢、脫屑等症狀。
  • 白附子: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頭痛、發熱、口乾、咽痛等症狀。
  • 白僵蠶:具有祛風除濕、止痙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頭痛、發熱、口乾、咽痛等症狀。
  • 細辛: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頭痛、發熱、口乾、咽痛等症狀。
  • 天麻:具有祛風止痙、平肝息風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頭痛、發熱、口乾、咽痛等症狀。
  • 菊花: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頭痛、發熱、口乾、咽痛等症狀。
  • 天南星:具有祛風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頭痛、發熱、口乾、咽痛等症狀。
  • 橘絡: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頭痛、發熱、口乾、咽痛等症狀。
  • 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面風引起的頭痛、發熱、口乾、咽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應注意濃度,避免過量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有出血傾向、高血壓、心臟病、肝腎疾病等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活絡洗藥,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防風2錢,白芷2錢,白附子2錢,僵蠶3錢,細辛6分,天麻1錢5分,白菊花2錢,南星2錢,橘絡2錢,薄荷1錢。 主治:面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