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銀珠丹

大水銀珠丹

DA SHUI YIN ZH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肝經 20%
腎經 16%
脾經 15%
肺經 11%
胃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4%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水銀珠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這引起了對其安全性的關注。鉛在古代被認為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尤其是在中醫理論中,鉛被認為能夠助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然而,現代科學研究揭示,鉛是一種重金屬,長期接觸或攝入會導致嚴重的生理毒性。

其原因可能包括當時的醫學知識和科技水平有限,無法正確評估鉛的危害。而在許多古代方劑中,鉛與其他藥材配伍,相信其能調和藥效。但隨著對重金屬毒性的認識加深,目前的醫學界普遍不建議使用含鉛的藥物。因此,對於任何包含鉛的傳統方劑,其使用必須謹慎,並需遵循現代醫療標準以保障健康。

大水銀珠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水銀性寒毒烈,甘草性甘溫,能緩解水銀的寒性和毒性,使藥性趨於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副作用。
  2. 解毒護胃: 甘草具有解毒、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減輕水銀對消化道的刺激,保護胃黏膜,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傷害。

因此,甘草在大水銀珠丹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藥性和解毒護胃的作用,確保藥物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大水銀珠丹是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之一為水銀,這引起了許多討論。水銀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常用於清熱解毒、行氣止痛等功效。根據古代醫學理論,水銀能夠迅速進入體內,促進血液循環,並且對某些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如癲癇、瘧疾等。

然而,水銀的使用也伴隨著潛在的風險。水銀是一種重金屬,若過量使用可能導致中毒,損害腎臟和神經系統。因此,在使用大水銀珠丹時,醫師需嚴格把控用藥劑量和療程,並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總的來說,水銀在中藥方劑中的使用被視為雙刃劍,既能提供療效,也需謹慎管理。這反映了中醫在追求療效與安全性之間的微妙平衡,提醒我們要重視傳統醫學的知識與現代醫學的安全性相結合。

大水銀珠丹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中包含鐵粉這一成分,主要目的在於利用鐵粉的性質來輔助治療相關病症。根據中醫理論,鐵屬金之子、水之母,能入肝經,具有補血、養心安神的功效。鐵粉在方劑中的應用,通常用於改善由肝血不足導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同時也有益於提升人體的血液品質和促進血液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大水銀珠丹中還含有水銀成分,因此該方劑屬於劇毒藥物,需嚴格按照醫囑使用,且不宜長期或過量服用,以免造成汞中毒等嚴重後果。鐵粉在此方中的使用,一方面可緩解某些症狀,另一方面也可能與其他成分產生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然而,現代醫學普遍不建議使用含汞藥物,對於此類傳統方劑,應當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以確保安全有效。

大水銀珠丹中包含硃砂,主要源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等症狀,亦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熱毒所致的疾病。

古代醫家認為,硃砂能入心安神,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在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時,具有明顯的療效。因此,硃砂成為大水銀珠丹的重要組成成分,在治療疾病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水銀珠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病症,其中輕粉的加入具有其特殊的意義。輕粉,主要成分為硫酸鋇,性質較為輕柔,且有良好的滑腸作用。在這個方劑中,輕粉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增強藥效的吸收,使其他成分的活性得以充分發揮。

首先,輕粉能夠促進腸道的通暢,減少便祕等影響藥效的情況,從而提高整體療效。其次,輕粉的細微顆粒能夠與其他成分形成均勻的混合,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此外,輕粉的輕性特質,讓其在配方中不會對患者造成過大的負擔,適合不同體質的人服用。

因此,輕粉在大水銀珠丹中的作用,不僅在於改善方劑效果,還能提升患者的用藥體驗,這是其被納入方劑組成的原因之一。

大水銀珠丹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天南星性溫燥,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有效化解水銀的毒性,避免其在體內積聚,造成更大的傷害。
  2. 解毒止痛: 天南星亦具解毒止痛之效,可減輕水銀對人體的毒害,並緩解由水銀引起的不適症狀,如頭暈、耳鳴、口舌糜爛等。

因此,天南星在該方劑中發揮了重要的輔佐作用,幫助減輕水銀的毒性,並促進身體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水銀珠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驚風,症見壯熱、痰涎壅盛、癲癇發作(發癇)、手足抽搐(搐搦)、目睛上視(類似現代醫學的痙攣或意識障礙),以及風痰蘊結、痰實內阻所致的心胸滿悶、嘔吐痰涎等。其核心病機為 風痰熱盛,方劑設計旨在 清熱鎮驚、化痰熄風、通泄痰濁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重鎮潛陽,清熱鎮驚

  • 黑鉛(煉):性寒沉墜,能 降逆氣、鎮驚安神,古代多用於痰熱上擾之癲癇、驚風。經煉製後減毒性,與水銀結砂可緩和峻烈之性。
  • 水銀:辛寒有毒,但古代認為其能 「墜痰鎮心」,尤擅治痰熱驚癇。與黑鉛配伍(結砂)可互相制約毒性,增強鎮墜痰涎之效。
  • 鐵粉:甘澀平,能 「安魂定魄」(《本草綱目》),主驚癇、鎮心神,協同重藥以平肝熄風。
  • 朱砂(飛):甘微寒,清心安神、鎮驚止痙,為治驚風常用藥,其色赤入心經,可安定神魂。

2. 化痰瀉濁,通泄痰實

  • 膩粉(輕粉):辛寒有毒,為 峻下痰涎 之品,能 「通大腸,轉下涎痰」(《本草衍義》),使痰濁從二便排出。
  • 天南星(炮):苦辛溫,炮製後減毒,善 「祛風痰,開竅醒神」,主治痰厥驚風、口噤抽搐,與重鎮藥配伍可化痰而不留邪。

3. 調和藥性,緩峻護胃

  • 甘草水煮:黑鉛、水銀結砂後以甘草水煮半日,取其 「解百毒、緩藥性」 之功,減輕金石藥的毒性與峻烈之性。
  • 薄荷蜜湯送服:薄荷辛涼疏散風熱,蜜湯甘潤和中,既能 助藥力上行,又可 緩和瀉下之弊,兼顧小兒稚陰稚陽之體。

配伍特點與治療機轉

此方以 「重鎮瀉痰」 為主軸:

  1. 黑鉛、水銀、鐵粉、朱砂 鎮墜痰熱,直折肝風內動;
  2. 膩粉、天南星 滌痰開竅,使痰濁從下而泄;
  3. 面糊為丸 緩釋藥力,薄荷蜜湯調引兼護脾胃。

整體通過 「上鎮下瀉」 雙向調節,達到 熄風止痙、痰去熱退 之效,符合中醫 「急則治標」 的驚風處置原則。

傳統服藥法


黑鉛(煉10遍)3兩(與水銀結砂子,分為小塊,同甘草10兩,水煮半日,候冷,取首草細研),水銀3兩,鐵粉3兩,朱砂(飛)半兩,膩粉(研)1兩,天南星(炮,為末)3分。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一歲兒服1丸,乳食後用薄荷、蜜湯送下。以利為度,未利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嘔吐癲癇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噁心反胃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大水銀珠丹,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一。 組成:黑鉛(煉10遍)3兩(與水銀結砂子,分爲小塊,同甘草10兩,水煮半日,候冷,取甘草細研),水銀3兩,鐵粉3兩,朱砂(飛)半兩,膩粉(研)1兩,天南星(炮,爲末)3分。 主治:小兒驚風,壯熱,涎多發癇,手足搐搦,目睛上視,及風蘊痰實,心膈滿悶,嘔吐痰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