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銀散
SHUI Y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六四引《吳氏集驗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4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銀散,顧名思義,方劑中含有水銀。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 抑菌殺菌: 水銀具有強烈的抑菌殺菌作用,可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用於治療由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皮膚病、瘡瘍等。
- 外用解毒: 水銀具有解毒作用,可有效抵抗蛇毒、蠍毒等毒素的入侵,用於治療毒蛇咬傷、毒蟲叮咬等。
然而,水銀具有毒性,使用需謹慎,並非所有情況都適合使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水銀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是由於輕粉的獨特性質及其在療效上的重要性。輕粉,主要成分是滑石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等功效。在水銀散中,輕粉的加入可以幫助減少水銀的毒性,並且具有吸附和解毒的作用。
在古代,中醫師對於毒藥的使用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們知道如何運用解毒藥物來平衡方劑中的其他物質。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藥材,當與輕粉搭配時,可以增強其療效,同時減少對人體的傷害。輕粉的細微顆粒能夠促進藥物的吸收,從而提高方劑的生物利用度。
總的來說,水銀散中的輕粉不僅起到解毒的作用,還能平衡方劑的功效,使其在治療疾病時更加安全有效,此種配伍反映了中醫在實踐中的智慧與經驗。
水銀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毒性:水銀散中含有毒性較大的水銀,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解毒功效,可緩解水銀對人體的毒害作用,降低其副作用。
- 調和藥性:甘草性平,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藥效。水銀散中其他藥物可能偏寒涼或燥熱,甘草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使藥物更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總而言之,甘草在水銀散中起到緩解毒性和調和藥性的重要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銀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水銀散》載於古代醫籍,主治「五金毒發,眼赤心躁」。此處「五金毒」泛指金屬礦物類藥石過量或誤服引發之中毒反應,古代常見於誤食丹藥或金屬煉製之藥物,導致臟腑積熱、毒性內攻。其症狀表現為:
- 眼赤:肝開竅於目,金屬毒熱上攻,肝火上炎,故目赤腫痛。
- 心躁:毒熱擾心,心神不寧,故煩躁不安,甚則譫語。
此方以水銀配伍輕粉、甘草,旨在清熱解毒、沉降瀉火,緩解五金毒熱引發之實熱證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水銀(1分)
- 性味辛寒,有毒,入心、肝、腎經。
- 古代用其沉降之性,直折毒火,《本草綱目》言其「鎮墜痰逆,殺蟲解毒」。此處取其沉降之力,迫降五金毒熱,從二便而出。
輕粉(1分,即氯化亞汞)
- 性味辛冷,有毒,入大腸、小腸經。
- 為水銀煉製而成,具攻毒瀉下之效。《本草衍義》載其「通大腸,轉小兒疳氣」。此處協同水銀增強瀉毒之力,使熱毒從腸道排出。
甘草末(1錢)
- 性味甘平,入十二經,為「解百毒」之要藥。
- 既緩和水銀、輕粉之峻烈毒性,又健脾和中,護胃氣以防寒涼傷正。
三、配伍邏輯與方義
- 毒熱並治:水銀、輕粉沉降瀉毒,直折火勢;甘草調和解毒,緩其毒性。
- 標本兼顧:以「瀉毒」治標(五金之毒),以「和中」護本(脾胃正氣)。
- 給藥途徑:以清茶送服,茶性微寒,助清熱解毒,兼引藥上行下達。
四、推論可能功效
- 瀉毒降火:針對金屬毒熱內蘊,通過瀉下、利尿分消毒邪。
- 鎮靜安神:水銀重鎮,可緩解毒熱擾心之煩躁。
- 局部外用潛力:古方中類似配伍(如水銀、輕粉)亦用於瘡瘍腫毒,或可外敷治熱毒瘡癤(然原方主治仍以內服為主)。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思路,惟需辨證為實熱毒盛方可投用,劑量與配伍比例嚴謹,以甘草制衡毒性為關鍵。
傳統服藥法
水銀1分,輕粉1分,甘草末1錢。
解毒。
上用清茶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水銀散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銀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六四引《吳氏集驗方》。 組成:水銀1分,輕粉1分,甘草末1錢。 主治:解毒。主治:五金毒發,眼赤心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