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黃膏

水黃膏

SHUI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腎經 28%
心經 15%
大腸經 13%
小腸經 13%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黃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及燒傷、創傷等問題。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是因為輕粉具備優良的乾燥和收斂作用,能有效吸附濕氣與分泌物,促進傷口癒合。輕粉的成分主要是硫酸鋇,其微細的顆粒結構能形成保護膜,防止外界細菌的侵入。同時,輕粉有助於緩解疼痛,減少炎症反應。

另外,輕粉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在水黃膏中添加輕粉,可以充分發揮其療效,針對皮膚感染或炎症的情況,使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此外,輕粉的使用相對安全,不易引起過敏反應,這也是其在方劑中被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綜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輕粉在水黃膏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黃膏中包含水銀,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殺菌消炎: 水銀具有強烈的殺菌消炎作用,古人利用其特性治療一些皮膚病,例如濕疹、癬症等。水銀可以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減輕炎症,達到治療效果。
  2. 收斂止癢: 水銀可以收縮皮膚血管,減輕瘙癢,並有助於止血。古人利用其特性治療一些皮膚潰瘍、燒傷等,緩解疼痛和炎症。

然而,水銀是一種重金屬,長期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毒性。因此,水黃膏的使用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黃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水黃膏」主治「一切疥瘡」,尤其針對「不用臭硫黃者」,即不適合或不便使用硫黃治療的疥瘡患者。疥瘡由疥蟎寄生皮膚引起,症狀包括劇烈搔癢、丘疹、水皰等,傳統中醫歸類為「蟲毒濕熱」所致。此方以「聞藥氣」方式發揮療效,強調外用藥透過氣味滲透,兼具殺蟲、解毒、燥濕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真狼毒(5錢)

    • 性味辛、苦、平,有大毒,功能破積殺蟲、逐水祛痰。
    • 《本草綱目》載其「殺蟲毒」,對皮膚寄生蟲(如疥蟎)有直接毒殺作用,且能燥濕止癢。
  2. 倭黃(3錢)

    • 疑為「雄黃」異名,性辛溫有毒,傳統用於解毒殺蟲。
    • 雄黃含砷,可抑制微生物與寄生蟲,對疥瘡之「蟲毒」有針對性。
  3. 輕粉(2錢)

    • 即汞粉(氯化亞汞),性寒有毒,具殺蟲攻毒、斂瘡止癢之效。
    • 針對疥瘡潰爛、濕瘡,能抑制皮膚分泌物,促進瘡面乾燥。
  4. 水銀(3錢)

    • 辛寒有毒,為傳統殺蟲要藥,直接滲透皮膚殺滅疥蟎。
    • 與輕粉協同增強毒性,但須謹慎劑量與使用方式(此方以「聞藥氣」為主,避免直接大量接觸)。
  5. 末茶(先研如泥)

    • 可能指陳茶或茶末,性涼微苦,能清熱解毒、收濕斂瘡。
    • 作為輔助基質,緩和其他藥物的毒性,並幫助藥物附著皮膚緩釋。

三、配伍邏輯與作用機理

  1. 殺蟲為主,解毒為輔

    • 狼毒、雄黃、水銀、輕粉均具強效殺蟲特性,針對疥蟎直接作用。
    • 輕粉與水銀的汞化物可破壞蟲體代謝,狼毒與雄黃則加強毒殺範圍。
  2. 局部透皮與氣味療法

    • 「手心搽捏,時聞藥氣」:透過手心溫度促進藥物揮發,經鼻腔或皮膚吸收。
    • 古代認為藥氣可驅蟲解毒,現代觀點可能與揮發性成分(如砷、汞化合物)的熏蒸效應有關。
  3. 燥濕斂瘡,控制症狀

    • 疥瘡伴隨濕疹、滲液時,輕粉、末茶能收濕斂瘡,減少繼發感染。

四、潛在侷限與反思

此方毒性較強,雖古代外用劑量可控,但需注意汞、砷化合物的累積風險。現代臨床已少用類似方劑,多改以安全的外用殺蟎藥(如百部、苦參提取物)替代。然其「藥氣透皮」的思路,仍具中醫外治法的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真狼毒5錢,倭黃3錢,輕粉2錢,水銀3錢,末茶(先研如泥)。
末茶與前三味藥俱為末,入水銀內,再碾為膏。
用少許於手心搽捏,時聞藥氣,則瘡愈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道炎疥癬白帶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水黃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引《德生堂方》。 組成:真狼毒5錢,倭黃3錢,輕粉2錢,水銀3錢,末茶(先研如泥)。 主治:一切疥瘡,不用臭硫黃者。

水黃膏, 出處:《醫部全錄》卷二○二引《瘡瘍全書》。 組成:黃連2兩(水2碗,文武火煎至1碗,濾去滓,再重湯慢火煎至1酒杯),冰片3分,麝香3分,輕粉5分,硫黃末1錢。 主治:妒精陰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