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蹄灰丸
ZHU TI H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蹄灰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含有水銀成分,這在現代醫學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水銀在古代被認為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特別是在解毒、消腫和鎮痛等方面,許多中醫師根據其特性使用水銀來治療各類疾病。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研究發現水銀對人體的毒性極高,長期接觸或攝入會造成中毒,影響神經系統、腎臟以及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因此,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禁止在藥品中使用水銀。豬蹄灰丸的水銀成分主要反映了中醫在歷史演進中的一些藥物使用觀念,但隨著公共衛生意識的提高與醫療標準的嚴格,專家們建議應淘汰或替換這種有害成分,以確保病人的安全與健康。未來,對於中藥方劑的研究需要更加重視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適應現代醫療的需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蹄灰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牡痔生鼠乳,肛門癢痛,觸着有膿血出不絕」,即現代所稱痔瘡(外痔或痔核脫出),伴隨肛周息肉(鼠乳)、局部潰瘍滲膿出血之症。其病機屬濕熱蘊結下焦,瘀血腐肉成膿,而「癢痛」為風濕熱毒浸淫之象。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豬懸蹄殼(燒灰)
- 豬蹄殼性平,傳統用於痔瘡及皮膚潰瘍。《本草綱目》載其能「解熱毒,治蝕瘡」,燒灰後增強收斂止血、燥濕斂瘡之效。炭化質地可吸附滲液,直接作用於痔核或糜爛面,促進創面乾燥。
水銀(微量)
- 水銀(天然汞)具殺蟲解毒之功,古代用於惡瘡、疥癬。《神農本草經》謂其「主疥瘙痂瘡」。此方取「大豆許」極微量,外用可抑制局部細菌,減輕濕熱毒邪所致之化膿。然其性猛,合棗肉緩和刺激性。
蒸棗肉
- 大棗甘潤調和,既能黏合藥末成丸,亦能潤燥護瘡,對抗水銀燥烈之性。其黏質有助藥丸黏附患處,延長局部藥效。
三、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水銀殺蟲攻毒,針對濕熱蘊肛之膿血。
- 收斂止血:蹄殼灰吸附滲液,炭性止血,促進瘡面癒合。
- 物理保護:丸劑納入肛部,形成局部屏障,減少摩擦出血。
此方體現古人「腐去新生」思維:先以水銀除腐、蹄殼灰收斂,再藉棗肉調護,標本兼顧。然其劑型與局部給藥設計,顯示針對「外痔潰瘍」之精準外用療法。
傳統服藥法
豬懸蹄殼(焰火上燒成灰,研)1兩,水銀3大豆許。
先取水銀,用蒸棗肉2枚研勻,次入蹄殼灰為丸,如雞頭子大。
先以鹽湯洗幹部,納1丸,夜臥時再用。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豬蹄灰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組成:豬懸蹄殼(焰火上燒成灰,研)1兩,水銀3大豆許。 主治:牡痔生鼠乳,肛門癢痛,觸著有膿血出不絕。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