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掃方

一掃方

YI SAO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遺編》卷下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6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肝經 30%
脾經 12%
大腸經 8%
小腸經 8%
心經 8%
腎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掃方」中包含「大風子」的原因,主要在於其瀉下通便殺蟲的功效。

大風子性味辛、苦、寒,具有瀉下通便殺蟲解毒之效。其油性成分可潤腸通便,並能殺滅腸道寄生蟲。因此,在「一掃方」中,大風子主要用於治療便祕、腸道寄生蟲感染等病症,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通利二便、驅除蟲積的目的。

「一掃方」中包含「輕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瀉下通便:輕粉性寒,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有效清除腸道積滯,減輕患者腹脹、便祕等症狀。
  2. 殺蟲止癢:輕粉性燥,能殺蟲止癢,對於因蟲積或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輕粉屬於劇毒藥物,需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一掃方是傳統中醫的一種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疾病。在其組成中包含水銀,這主要是因為水銀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具有特殊療效的藥物。在古代,中醫師認為水銀能夠驅除體內的邪氣、排毒及消炎。其性寒,具有潤燥和清熱的功能,適合用於某些病症的療效。

然而,現代醫學對水銀的使用非常謹慎,因為水銀是一種毒性物質,長期或過量接觸可能導致中毒,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在使用包含水銀的中藥方劑時,必須嚴格遵循醫師的指示並進行監測,以減少潛在的毒副作用。同時,現代中醫也逐漸探索安全有效的替代藥物,以保護患者的健康。在治療中應綜合考量患者的整體狀況,避免單一追求療效而忽略安全性問題。

「一掃方」中加入豬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滑腸道,助藥物滑利:豬油性潤滑,能滑利腸道,有助藥物順利下行,達到通便的效果。尤其對於腸燥便祕者,豬油可潤腸通便,幫助排出宿便。
  2. 保護胃黏膜,減少藥物刺激:豬油能緩解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保護胃腸道健康。一些中藥性寒涼,服用後可能導致胃部不適,豬油可以起到緩衝作用,減少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掃方為傳統治療疥瘡之外用方劑,其組成與應用分析如下: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明確主治「一切乾濕疥瘡」。疥瘡由疥蟎寄生皮膚引起,古代分為「乾疥」(皮膚乾燥脫屑)與「濕疥」(滲液糜爛)。方名「一掃」暗示其速效袪蟲之效,能清除皮表蟲毒濕熱。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風子核(君藥)

  • 性味功效:辛熱有毒,能袪風燥濕、攻毒殺蟲。
  • 配伍作用:炒燥後增強燥性,直接破壞疥蟎生存環境,為方中主攻蟲毒之藥。

2. 輕粉(臣藥)

  • 性味功效:辛寒有毒,外用可攻毒殺蟲、斂瘡止癢。
  • 配伍作用:協助大風子加強殺蟲效果,其寒性稍制大風子辛熱,兼緩解濕熱瘡瘍。

3. 水銀(佐藥)

  • 性味功效:辛寒大毒,古法外用能滅疥蟎、破積滯。
  • 配伍作用:以毒攻毒,直接滲透皮層殺滅寄生蟲,與輕粉協同增強毒性攻擊力。

4. 豬油(使藥)

  • 性味功效:甘涼潤滑,能滋潤皮膚、調和藥性。
  • 配伍作用:作為賦形劑軟化角質,助藥物附著滲透;其油性緩和諸藥毒性,避免過度刺激。

5. 棉花衣

  • 應用原理:古代以棉花纖維吸附藥液,便於塗抹並形成保護層,延長藥效。

整體治療機理

  • 殺蟲為主:大風子、輕粉、水銀三藥毒性協同,直擊疥蟎,破壞其活動與繁殖。
  • 調節皮表環境:大風子燥濕、輕粉斂瘡、豬油潤燥,針對乾濕疥瘡的不同表現調節局部濕度。
  • 透皮增效:豬油與棉花衣促進藥物滲透,使毒性成分集中作用於患處。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思想,透過外用局部攻擊病因(疥蟎),兼顧皮表修復,符合古代對疥瘡「蟲毒濕熱」的病理認識。

傳統服藥法


大風子核1兩,輕粉3錢,水銀3錢,豬油3兩。
先將大風子核炒燥,同輕粉研極細,再同水銀攪和,豬油打爛,加棉花衣1團,共一齊搗勻。
揩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使用時應注意避免過量,以免引起中毒。

相關疾病


疥癬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一掃方,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大風子核1兩,輕粉3錢,水銀3錢,豬油3兩。 主治:一切乾濕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