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金花丸

水煮金花丸

SHUI ZHU JIN HU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5%
心經 15%
肺經 12%
腎經 11%
膽經 5%
膀胱經 5%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煮金花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組成中包含天南星,這是因為天南星具有很強的燥濕化痰、解毒作用。天南星的藥性辛熱,能夠促進氣血循環,特別適合用於治療由於濕熱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天南星的主要成分包括天南星苷、揮發油等,對於化痰利膈有顯著效果。它能夠活化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因此在水煮金花丸中與其他成分協同作用,有助於增強整體藥效。此外,天南星還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消腫作用,可以配合金花的清熱解毒效果,使方劑更加全面,適合用於肺部或皮膚的感染性疾病。

總之,水煮金花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因為其強效的化痰、解毒及消腫效果,與方劑的整體療效相輔相成。

水煮金花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金花丸主要用於治療痰熱壅肺、咳嗽氣喘等症,半夏可以有效去除痰液,使肺氣通暢。
  2. 降逆止嘔: 半夏可降逆止嘔,緩解因痰熱阻肺引發的噁心嘔吐症狀。金花丸中的金銀花、連翹等藥材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半夏配合使用,可更有效地緩解痰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水煮金花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痛的功效。金花丸常用於治療肝風內動、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天麻可輔助其平息肝陽、舒筋活絡,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2. 相輔相成: 金花丸中其他藥材,如菊花、珍珠母等,亦具有清熱明目、平肝潛陽的作用。天麻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相互協同,增強藥效,更有效地緩解頭風、目眩等症狀。

水煮金花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腫及各類感染性疾病。其中,雄黃作為其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

首先,雄黃含有的二硫化砷化合物具有優秀的抗菌和消炎效果。其能夠有效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對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疾患、瘡腫等問題尤為有效。

此外,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解毒、祛邪的功能。它能促進毒素的排出,幫助清除體內的熱邪,改善病情。

然而,使用雄黃需要謹慎,因其含有砷成分,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引發中毒。因此,在臨牀應用時需根據具體病情,嚴格掌握用量和使用方法,以確保療效同時降低安全風險。

總之,水煮金花丸中加入雄黃的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解毒、抗菌作用,以及能更好地應對熱毒所引發的疾病,但同時需注意其潛在的風險。

水煮金花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金花丸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炎症,而寒水石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反應,同時也能止血,減少出血量。
  2. 化痰止咳,利尿通淋: 寒水石還具有化痰止咳、利尿通淋的功效。金花丸治療一些伴隨咳嗽、痰多、尿頻、尿痛等症狀的熱毒疾病,寒水石可以起到輔助作用,幫助緩解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水煮金花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主治「風痰熱咳嗽」,其證見脈弦、面青、四肢滿悶、二便滯澀、心多躁怒,屬風痰鬱熱、肝氣不舒之候。

  1. 風痰熱結:風痰上擾肺絡,肺失宣降而咳,痰熱膠結,故咳嗽痰黏難咯;痰熱阻遏氣機,故見四肢脹滿、二便不利。
  2. 肝鬱化風:脈弦、面青、躁怒,為肝氣鬱滯化風之象,肝風挾痰上攻,進一步加重痰熱咳嗽。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滌痰清熱、平肝熄風」為核心,兼顧調暢氣機:

  1. 君藥:南星、半夏

    • 南星(天南星)辛溫燥烈,專走經絡,善祛風痰,尤宜風痰壅盛之證。
    • 半夏生用毒性強而化痰力猛,與南星協力攻逐頑痰,開泄痰熱結滯。
      二者直搗風痰巢窟,為滌痰之主將。
  2. 臣藥:天麻、雄黃

    • 天麻柔潤息風,平抑肝木。針對肝風內動、痰隨風升之病機,可解眩暈躁怒。
    • 雄黃辛溫有毒,能破痰結、清熱毒,古人用之「劫痰」以速效,兼有鎮驚之功。
  3. 佐使藥:寒水石、白麵

    • 寒水石(煅用)性寒沉降,清泄痰火,通利二便,針對便溺秘澀、痰熱內閉。
    • 白麵(小麥麵)甘涼和緩,既可製約諸藥峻烈之性,又能健脾助運,防痰濕再生。
  4. 煎服法之巧思

    • 漿水煮丸:漿水(酸漿水或米泔水)性涼善走,能清熱化痰,煮丸後取其輕清上浮之性,引藥力上行以滌肺絡風痰。
    • 薑湯送服:生薑既解半夏、南星之毒,又能溫胃和中,防寒涼傷胃。

綜論
此方以辛開苦降為大法,南星、半夏開痰結,天麻、雄黃鎮風熱,寒水石導痰火下行,白麵調和藥性。整體攻邪為主,標本兼顧,尤適「風痰夾熱」壅滯三焦之證。然古代用方猛峻,現代應用需考量體質與毒性控制。

傳統服藥法


南星2兩,半夏2兩(生用),天麻5錢,雄黃2錢,白麵3兩,寒水石1兩(燒存性)。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
每服50-70丸至100丸,煎漿水沸,下藥,煮令浮為度,濾出,淡漿水浸。另用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容易生氣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水煮金花丸, 出處:《潔古家珍》。 組成:南星1兩(生用),半夏1兩(生用),天麻5錢,雄黃2錢,白面3兩。 主治:風痰內蘊,咳嗽,頭痛;食積痰飲積聚,年久不散者。

水煮金花丸,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南星2兩,半夏2兩(生用),天麻5錢,雄黃2錢,白面3兩,寒水石1兩(燒存性)。 主治:風痰熱咳嗽,其脈弦,面青,四肢滿悶,便溺秘澀,心多躁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