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地黃丸

使君子地黃丸

SHI JUN ZI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9%
心經 16%
脾經 14%
膀胱經 11%
胃經 7%
肺經 7%
小腸經 3%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使君子地黃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為補血要藥,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有助於改善因脾腎虧虛引起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症狀。
  2. 調和藥性:使君子性溫,善於驅蟲,但單味藥容易傷陰,而熟地黃性寒,能滋陰潤燥,與使君子配伍,可起到調和藥性、減緩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的作用。

熟地黃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使君子地黃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利水滲濕:赤茯苓性平和,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方中使君子、地黃等藥材滋補肝腎,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濕氣內停。赤茯苓可健脾燥濕,利水滲濕,使藥效更協調,避免滋膩礙脾。
  2. 輔助化瘀,促進藥效:赤茯苓還具有化瘀的功效,可輔助使君子、地黃等藥材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促進藥效發揮。同時,赤茯苓有助於改善水腫,有利於藥效更好地滲透至病竈部位。

使君子地黃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腎,固精止遺: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腎二經,具有補脾益腎、固精止遺的功效。使君子地黃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脾虛泄瀉等症,而山藥的補脾益腎作用可以增強藥效,使藥力更能深入脾腎,達到治療效果。
  2. 健脾助運,消食導滯:山藥還能健脾助運,消食導滯,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使君子地黃丸中含有多種中藥材,而山藥的健脾作用可以促進藥材的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綜上所述,山藥在使君子地黃丸中扮演着重要的輔助作用,既能補益脾腎,又能健脾助運,從而提升藥效,更好地治療小兒疳積等疾病。

使君子地黃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腫之效。方中使君子、地黃等藥材偏於滋補,易導致溼熱內蘊,而牡丹皮可起到清熱解毒,預防溼熱蘊結之功。
  2. 抑制炎症,減輕肝腎損傷:使君子地黃丸主治蟲積腹痛、疳積瘦弱,而蟲積常伴隨腸道炎症,損傷脾胃。牡丹皮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肝腎損傷,使藥效更加全面。

使君子地黃丸方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澀精:山茱萸味酸澀,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與方中地黃、山藥等藥材相配伍,能更好地滋陰補腎,固攝精氣,適用於腎虛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
  2. 佐使君子的功效:使君子善於殺蟲消積,但其性偏寒,易傷脾胃。山茱萸性溫,能溫脾助運,防止使君子寒性過強,損傷脾胃,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使君子地黃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化濕: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濕之功效。使君子地黃丸主治蟲積、疳積,往往伴隨脾虛濕困、水濕停滯等症狀。澤瀉加入方中,可利水消腫,化解濕邪,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2. 佐使君子、地黃清熱瀉火:使君子、地黃均有清熱瀉火之效,但同時也可能損傷脾胃陽氣。澤瀉性寒,能起到佐使君子、地黃清熱瀉火,避免過寒傷脾之作用,使方劑更為平和,兼顧清熱利濕與健脾益氣。

使君子地黃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補血活血,潤腸通便:使君子地黃丸主治蟲積腹痛,而當歸能補血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潤腸通便,緩解蟲積所致的腹痛。
  2. 調和藥性,促進藥效發揮:當歸性溫,味甘辛,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進一步增強使君子、地黃等藥物的驅蟲、消積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使君子地黃丸方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殺蟲止痛之效。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殺蟲消積之功。方中以使君子為主,善於驅除腸道寄生蟲,而川楝子則可輔助其消積止痛,並兼治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使藥效更加全面。

此外,川楝子性寒,可緩解使君子燥性,避免過於燥烈傷陰。

使君子地黃丸中包含使君子,主要源於其驅蟲功效。使君子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擅長驅除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方中加入使君子,旨在增強驅蟲效果,配合生地黃等滋陰潤燥藥物,緩解蟲患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使君子亦具有一定的消積健脾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促進脾胃運化,進一步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名為「使君子地黃丸」,其組成與結構值得深入探討: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腎疳、骨疳、腦疳、脊疳」,屬中醫「五疳」範疇,專攻小兒疳證中的深層病變。古籍所述症狀可分三層解讀:

  1. 核心病機:「腦熱肌削」揭示本證屬虛中夾實,既有腎陰虧損(面黑、骨立),又兼濕熱鬱蒸(身疥、齒瘡)。
  2. 傳變路徑:從「滑瀉腹痛」到「手足冰冷」,顯示脾腎陽氣已傷,而「時作寒熱」提示邪伏厥陰,屬半錶半裡之證。
  3. 體徵特異性:「齒瘡」與「骨立面黑」並現,正是腎疳典型表現,《小兒藥證直訣》所謂「腎疳,極者,齒齦生瘡」與此相符。

二、方劑組成與治療邏輯

此方以六味地黃丸為底方加減,體現「補瀉兼施」的立方思想:

基礎架構(滋腎瀉濁):

  • 熟地黃(8錢)為君,用量獨重,峻補腎陰,直指「骨立」之本
  • 山藥、山茱萸助地黃成「三補」之勢,固護脾腎之精
  • 牡丹皮、澤瀉、赤茯苓(代替原方白茯苓)組成「三瀉」,然赤茯專走血分,利濕兼清心熱

加味藥對(標本同治):

  • 使君子+川楝子:形成殺蟲驅蛔組合。使君子善除蟯蟲(傳統治腦疳要藥),川楝子苦寒下行,既助驅蟲,又清肝經濕熱
  • 當歸:在滋腎方中引入血分藥,符合「久病入絡」之治,尤其對「身疥」等皮膚損傷有修復之效

三、治療原理推演

  1. 滋陰瀉火法:針對「腦熱」現象,以大量熟地配牡丹皮,實則暗合錢乙地黃丸「治腎怯失音」思路,蓋齒為骨之餘,腎陰得充則齒瘡自愈。
  2. 蟲證特殊處理:使君子傳統用於「鼻下赤爛」的腦疳證(《證治準繩》),配伍川楝子形成「蟲積—濕熱—陰傷」的因果鏈阻斷。
  3. 三焦分消策略:赤茯苓瀉上焦心熱,澤瀉利下焦濕濁,當歸調中焦血絡,使濕熱之邪有出路,故能改善「滑瀉」與「寒熱」等複雜症狀。

此方體現宋代以降「滋腎不礙邪,祛邪不傷正」的兒科用藥特色,對腎陰虧損兼夾蟲積濕熱的複雜疳證,具有標本兼顧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8錢,赤茯苓3錢(用赤以去心下邪熱),山藥3錢,牡丹皮3錢,山茱萸(去核)3錢,澤瀉3錢,當歸3錢,川楝子(去核,用肉)3錢,使君子(去殼,用肉)3錢。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5丸,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使君子地黃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滋陰補腎、清熱除濕的功效,主治腎疳、骨疳、腦疳、脊疳,腦熱肌削,手足冰冷,時作寒熱,滑瀉腹痛,齒瘡身疥,骨立面黑等症。但它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疥癬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使君子地黃丸, 出處:《醫林纂要》卷九。 組成:熟地黃8錢,赤茯苓3錢(用赤以去心下邪熱),山藥3錢,牡丹皮3錢,山茱萸(去核)3錢,澤瀉3錢,當歸3錢,川楝子(去核,用肉)3錢,使君子(去殼,用肉)3錢。 主治:腎疳、骨疳、腦疳、脊疳,腦熱肌削,手足冰冷,時作寒熱,滑瀉腹痛,齒瘡身疥,骨立面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