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聖勝金錠

如聖勝金錠

RU SHENG SHENG JIN D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中性 (0.9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2%
肺經 12%
腎經 12%
脾經 12%
大腸經 8%
膽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4%
小腸經 4%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聖勝金錠中包含硫磺,主要原因如下:

  1. 殺蟲止癢: 硫磺具有殺菌、殺蟲之效,可抑制皮膚真菌生長,用於治療皮膚癬、濕疹等引起的瘙癢。
  2. 清熱解毒: 硫磺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症。

硫磺性燥烈,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川芎在聖勝金錠方劑中,主要扮演著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角色。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其具有以下作用:

  • 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頭痛、頭暈、胸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行氣止痛:能夠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對於風濕、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有止痛效果。

因此,在聖勝金錠中加入川芎,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聖勝金錠中添加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等功效。聖勝金錠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熱毒蘊結之症,薄荷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2. 止癢消腫: 薄荷含有揮發油,具有清涼止癢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薄荷可以起到止癢消腫的作用,輔助治療疾病。

總而言之,薄荷在聖勝金錠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作用,是組成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烏頭」作為中藥材,性烈毒峻,在方劑中使用需謹慎,一般而言,僅在寒邪深伏、經絡痺阻、疼痛劇烈等情況下,才會考慮使用。例如「聖勝金錠」可能因其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狀,而加入烏頭以驅寒止痛,但其用量需嚴格控制,且需配合其他藥材以緩解其毒性。

使用烏頭時,需由經驗豐富的醫師處方,並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嚴格控制劑量,避免過量使用,以免造成中毒。

聖勝金錠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

  1. 瀉下通便: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在聖勝金錠中,芒硝有助於排除體內積熱、濕濁等病邪,達到清熱解毒、通利大便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
  2. 消腫止痛:芒硝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在聖勝金錠中,芒硝能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總而言之,芒硝在聖勝金錠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瀉下通便和消腫止痛的特性,有助於提升藥物的整體療效。

聖勝金錠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蘊結導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便祕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可滋養陰血,改善因陰虛血燥導致的皮膚乾燥、頭髮乾枯、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生地黃能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貧血、面色蒼白等症狀。

聖勝金錠中,生地黃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養血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如聖勝金錠] 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範圍廣泛,集中於熱毒上攻咽喉、暑熱內閉及淋證,具體分為三大類:

  1. 咽喉急症

    • 「急喉閉、纏喉風、飛瘍(咽喉潰爛)、單雙乳蛾(扁桃體腫脹)」:因風熱或火毒壅滯咽喉,導致腫痛窒息。
    • 「重舌木舌(舌體腫脹僵硬)、腮頷腫痛」:心脾積熱循經上炎,伴氣血瘀滯。
    • 「不能吞水粥」:反映咽喉腫塞之危急。
  2. 暑熱閉竅

    • 「冒暑伏熱,不省人事」:暑邪內迫心包,引發神昏,屬中暑重症。
  3. 下焦濕熱

    • 「砂淋、熱淋,小便出血」:濕熱結於膀胱,灼傷絡脈,形成石淋或血淋。

此方外敷內服並用,既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又可開竅醒神、通淋止血,屬急救與治療兼備之劑。


二、組成及邏輯推理

藥物組成解析

  1. 君藥:樸消(芒硝)

    • 性寒降泄,《本草綱目》謂其「瀉熱解毒,破血消腫」,能瀉火通便,引上焦熱毒從二便出,兼軟堅散結,針對咽喉腫硬。
  2. 臣藥:硫黃、川芎

    • 硫黃(外用為主):溫熱有毒,但配伍寒藥可反佐,內服「化冷積、通陽氣」(《本經逢原》),助樸消破除痼結;
    • 川芎:辛散上行,《神農本草經》稱其「主中風入腦,寒痹筋攣」,能活血行氣,解咽喉氣血壅滯,並引藥上達頭面。
  3. 佐藥:貫眾、薄荷、荊芥、嫩茶

    • 貫眾:清熱解毒,專治「熱毒瘡腫」(《名醫別錄》),針對血熱上攻;
    • 薄荷、荊芥:辛涼透表,疏風散熱,緩解腫痛;
    • 嫩茶(綠茶):苦寒清心利尿,助樸消導濕熱下行。
  4. 使藥:生蔥汁

    • 辛溫通陽,《日用本草》載其「達表和裏,活血通竅」,調和諸藥寒性,並助藥力外透。

治療原理

  • 「分陰陽」:以樸消瀉熱(陰)、硫黃通陽(陽),共調寒熱平衡;
  • 「去風熱」:薄荷、荊芥疏散風熱,貫眾清解內毒;
  • 「化血為涎,化涎為水」:川芎行血破瘀,樸消消痰軟堅,使凝滯之氣血痰涎轉為可排之液體,從小便或痰涎排出。

配伍特點

  • 寒熱並用:樸消配硫黃,一寒一熱,既防寒涼冰伏邪氣,又免溫熱助火;
  • 上下兼治:川芎上行頭面,樸消下行二便,貫固中焦,使熱毒分消;
  • 內外結合:內服清熱活血,外敷消腫止痛,尤適「重舌腮腫」局部貼敷。

三、綜論

此方以瀉熱破結為核心,結合疏風、活血、通陽之法,適用於熱毒膠結咽喉暑熱內閉之實證。其原理在於「給邪出路」:上透風熱(薄荷)、下瀉火毒(樸消)、中化瘀滯(川芎),配合外敷直接消腫,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急救思路。

傳統服藥法


樸消4兩,川芎1兩,硫黃(細研)1兩半,貫眾2兩,薄荷葉半兩,荊芥穗半兩,嫩茶半兩。
分陰陽,去風熱,化血為涎,化誕為水。
上件為末。絞生蔥自然汁搜和為錠。
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吐出,次嚼生薄荷5-7葉微爛,用藥1錠,同嚼極爛,以井水咽下,甚者連進3服即愈;重舌腮腫,先服1錠,次以1錠安患處,其病隨藥便消;治冒暑伏熱,不省人事,用生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如聖勝金錠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腮腺炎扁桃腺炎前列腺炎乳腺炎乳房腺體瘤白喉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急性會厭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多痰小便疼痛舌頭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如聖勝金錠, 出處:《局方》卷七(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朴消4兩,川芎1兩,硫黃(細研)1兩半,貫眾2兩,薄荷葉半兩,荊芥穗半兩,嫩茶半兩。 主治:分陰陽,去風熱,化血爲涎,化誕爲水。主治:急喉閉,纏喉風,單雙乳蛾,結喉,重舌木舌,腮頷腫痛,不能吞水粥。及冒暑伏熱,不省人事,砂淋、熱淋,小便出血。

如聖勝金錠, 出處:《局方》卷七(寶慶新增方)。 組成:硫黃2兩(細研),川芎2兩,臘茶2兩,薄荷2兩(去枝梗),川烏2兩(炮),消石2兩(研),生地黃2兩。 主治:分陰陽,去風熱,化血爲涎,化涎爲水。主治:急喉閉,纏喉風,飛瘍,單雙乳蛾,結喉,重舌木舌,腮頷腫痛。不能吞水粥。及冒暑伏熱,不省人事,砂淋、熱淋.小便出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