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青金散

通關青金散

TONG GUAN QING J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8%
胃經 11%
三焦經 6%
脾經 6%
腎經 6%
小腸經 6%
大腸經 6%
心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4%
肝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關青金散中加入薄荷,主要是利用其 辛涼解表、疏散風熱 的特性。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的功效。在通關青金散中,薄荷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疏散外感風熱,清利頭目,改善因風熱上襲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咽痛等症狀。同時,薄荷還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通關青金散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芒硝味苦鹹寒,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通關青金散主治熱毒壅滯,腸胃積熱所致的便祕、腹痛等症,芒硝能清熱解毒,瀉下通便,幫助排除積熱,緩解症狀。
  2. 引藥入經: 芒硝性寒,能引藥入經,幫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通關青金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芒硝能引導這些藥物更好地作用於腸胃,提高藥效。

通關青金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之功效。方中以川芎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治療因風寒阻滯經絡所致的鼻塞、頭痛、流涕等症狀,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有助於鼻腔黏膜消腫,恢復通氣功能。

通關青金散中加入青黛,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青黛為靛青的加工製品,性寒味苦,入心、肝、肺經。其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皮膚濕疹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通關青金散中加入青黛,可以更好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病症的緩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關青金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療「偏正頭風」及「赤眼」,其效可歸納如下:

  1. 偏正頭風:無論單側或全頭疼痛,多因風邪上擾、氣血壅滯所致。方中薄荷、川芎辛香上行,開竅散風;樸消清泄鬱熱,青黛涼血散火,合而能疏風通絡、清熱止痛。
  2. 赤眼(目赤腫痛):多屬肝肺積熱或風熱上攻。薄荷輕清透表,青黛直瀉肝火,川芎引藥上行,配合樸消之清熱瀉火,共奏清肝明目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薄荷葉(4兩)

    • 性辛涼,歸肺肝經,善散頭面風熱,宣竅止痛。古云「能利頭目」,為風熱頭痛、目赤要藥。
    • 本方重用,取其輕揚之性,載藥上行頭目,開泄鬱滯。
  2. 樸消(4兩)

    • 苦鹹寒,瀉熱通腑。雖內服方能瀉下,然外用(搐鼻)可借其清熱之力,透解頭目火毒。
    • 與薄荷相配,一散一清,風熱並治。
  3. 川芎(2錢)

    • 辛溫走竄,為「血中氣藥」,善祛風止痛。雖性溫,得薄荷、青黛之寒涼制約,反助行氣活血而無燥熱之弊。
    • 助藥勢上達頭面,通絡以止痛。
  4. 青黛(2錢)

    • 鹹寒入肝,清瀉肝火,為治目赤腫痛、肝火上炎之佳品。
    • 與樸消協同清熱,針對「赤眼」之肝肺火熾。
  5. 腦子(冰片,1分)

    • 辛香走竄,通關開竅力強。微量即能助諸藥透鼻入絡,速達病所。

配伍特點

  • 辛涼清泄並行:薄荷、冰片散風開竅,樸消、青黛瀉火解毒,川芎調和氣血,共成「清上徹外」之勢。
  • 外用搐鼻取效:鼻為清竅,與頭目相通。藥末嗅入,直接刺激黏膜吸收,避開脾胃代謝,迅捷發揮清頭目、止痛腫之功。

此方體現「輕可去實」之旨,藉風藥升散與寒藥降泄,調和頭面氣血,適用於風熱或肝火上攻之證,然須辨明寒熱虛實而用。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4兩,好樸消4兩(錢),川芎2錢,青黛2錢,腦子1分。
上為細末。
搐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關青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組成:薄荷葉4兩,好朴消4兩(錢),川芎2錢,青黛2錢,腦子1分。 主治:偏正頭風;赤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