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散

LAN Y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簡明醫彀》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肝經 18%
胃經 18%
脾經 12%
心經 12%
膀胱經 6%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藍玉散中包含青黛,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藍玉散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青黛可有效清解熱毒,消散瘡瘍,促進傷口癒合。
  2. 涼血止血:青黛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瘡瘍出血,防止感染擴散。藍玉散中常加入其他止血藥材,青黛則有助於涼血止血,起到協同作用。

總之,青黛在藍玉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是治療熱毒瘡瘍的重要藥材。

藍玉散中加入薄荷,主要考量其清熱解表、疏風散熱、止癢止痛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具有清利頭目、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襲、肺氣不利所致的頭痛、鼻塞、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薄荷還具有止癢、消炎、抗菌等作用,對於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藍玉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藍玉散的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度損傷正氣,防止出現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可以增強藍玉散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同時,甘草還能與其他藥物相互協調,提高藥效。

藍玉散中含有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滑石性寒,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藍玉散本身針對的是熱毒熾盛、濕熱交蒸所致的皮膚病,滑石的清熱利濕作用能有效改善病患的症狀。
  2. 滑利通便,排毒瀉熱:滑石能滑利腸道,促進排便,有助於將體內的熱毒排出體外,進一步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此外,滑石也能促進尿液排出,加速毒素的代謝,緩解炎症反應。

因此,藍玉散中加入滑石,能有效發揮其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幫助治療熱毒熾盛、濕熱交蒸所致的皮膚病。

藍玉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改善因熱毒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此外,冰片還可通過鼻腔的嗅覺神經,達到醒腦開竅的效果,對於因熱毒所致的鼻塞、頭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藍玉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簡明醫彀》記載,藍玉散主治「火邪上炎,肺金受克,欲悲而呃」。此證型乃因火熱邪氣向上侵犯,導致肺金受剋,肺氣失於宣降而引發呃逆。患者可能伴有悲傷欲哭之情。

治療原理分析:

藍玉散的組成為六一散加青黛、薄荷末。方中:

  • 六一散: 由滑石和甘草組成。
    • 滑石: 清熱利濕,能夠清解上炎之火邪,並將濕熱從下竅導出。
    • 甘草: 調和諸藥,緩解滑石寒涼之性,並能止痛。
  • 青黛: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在此能清解上炎之火毒。
  • 薄荷: 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在此能協助疏散上炎之熱邪,並能疏理肺氣,有助於止呃。

方劑中還提到可以用燈心草煎湯調服。燈心草具有清心除煩、利尿通淋之功效,可進一步清解心火,引熱下行。

綜合來看,藍玉散的治療原理在於清熱解毒,利濕降逆。 通過清解上炎之火邪,疏理肺氣,導熱下行,從而達到止呃的目的。

其他相關方劑及單方:

  • 黃連解毒湯: 可用於火熱熾盛之證,加強清熱解毒之力。
  • 雄黃末: 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祛痰的功效,用於呃逆,可能取其辛溫走竄之性,以開通氣機。
  • 柿蒂、白鹽梅: 柿蒂降氣止呃,白鹽梅生津止渴、斂肺降火,二者合用,有降逆止呃、潤燥生津之效。
  • 丁香、柿蒂: 適用於寒呃,丁香溫中降逆,柿蒂降氣止呃,合用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呃。
  • 半夏、生薑: 適用於呃逆、嘔噦,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薑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合用可化痰降逆,和胃止嘔。

以上分析皆基於《簡明醫彀》的內容,闡述了藍玉散及相關方劑的組成、功效和治療原理。

傳統服藥法


六一散加青黛、薄荷末。
燈心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藍玉散, 出處:《簡明醫彀》。 組成:六一散加青黛、薄荷末。 主治:火邪上炎,肺受金克,欲悲而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