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膽星湯

青黛膽星湯

QING DAI DAN XING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肺經 33%
胃經 33%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黛膽星湯方中使用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為蓼藍葉經加工製成,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其清熱解毒之功,可有效抑制熱毒蘊結於血分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涼血止血之效,則能止血消腫,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

因此,青黛在青黛膽星湯中,可發揮清熱涼血,解毒止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黛膽星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痰飲眩暈」,其關鍵病機為「左關滑數,肝膽有痰」。

  1. 痰飲眩暈:痰飲內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上擾清竅而致頭暈目眩。
  2. 左關滑數:左關候肝膽,脈滑主痰濕,數主熱象,提示肝膽痰熱內蘊。
  3. 肝膽有痰:肝主疏泄,膽主決斷,痰熱鬱於肝膽,氣機不暢,易生眩暈、煩躁等症。

此方針對「肝膽痰熱」證,痰熱上擾為標,肝膽氣鬱為本,治需清熱化痰、疏泄肝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原方「膽星湯」(推測為膽南星為主藥之化痰方)加 青黛,其配伍思路如下:

  1. 膽南星(膽星):

    • 性味苦涼,歸肝、膽經,長於清熱化痰、息風定驚。
    • 針對肝膽痰熱,化痰兼能疏泄肝鬱,為治痰熱眩暈要藥。
  2. 青黛

    • 性寒味鹹,歸肝經,清熱解毒、涼血瀉火,尤善清肝膽鬱熱。
    • 《本草綱目》載其「瀉肝膽,散鬱火」,可輔助膽星增強清肝化痰之力。

加減邏輯

  • 膽星湯(基礎方)本以化痰為主,加入青黛後,增強「清肝瀉熱」之效,使全方轉為 清肝膽痰熱 之劑。
  • 痰熱同治:膽星化痰,青黛清熱,標本兼顧,痰熱得消則眩暈自止。

推論可能功效

  1. 清肝膽鬱熱:青黛直折肝火,膽星疏泄痰鬱,改善痰熱上擾之眩暈、口苦、脅脹。
  2. 化痰息風:膽星化痰,間接平肝息風(痰去則風熄),適用於痰熱動風之症。
  3. 調和氣機:痰熱清除後,肝膽疏泄復常,氣機通暢,眩暈、煩悶等症得解。

此方體現「痰熱同治,肝膽並調」之法,適用於肝鬱化火、煉液為痰之證,後世亦可延伸用於痰熱內擾之失眠、驚悸等症。

傳統服藥法


膽星湯加青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暈眩心內膜炎慢性肝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青黛膽星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膽星湯加青黛。 主治:痰飲眩暈,左關滑數,肝膽有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