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衛返魂湯

榮衛返魂湯

RONG WEI FAN HU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4%
心經 14%
肺經 14%
肝經 14%
腎經 9%
膀胱經 7%
小腸經 4%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榮衛返魂湯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滋養精血: 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養血烏髮、滋陰潤燥的功效。此方治的是血虛精虧所致的昏厥、驚悸、失眠等症,何首烏可補益肝腎,滋養精血,改善患者血虛精虧之症。
  2. 促進氣血運行,恢復神志: 何首烏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使氣血流通,並能安神定志,恢復神志。此方以“返魂”命名,即強調藥物能使患者恢復神志,何首烏能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此功效。

榮衛返魂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回陽救逆:當歸為補血要藥,能補血養血、活血化瘀,對於因血虛氣弱、陽氣不足導致的昏迷、厥逆等症狀,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人參、附子等配合,共同起到回陽救逆、振奮心脾的效果。
  2. 調和藥性,增效作用:當歸性溫,味甘辛,能緩和方中其他藥物的峻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同時亦能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榮衛返魂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木通性寒味苦,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功效。榮衛返魂湯用於治療中風昏迷,常伴隨水液停滯、熱毒內蘊,木通可通過利水通淋、清熱解毒,幫助清除體內毒素,改善水液代謝,促進恢復意識。
  2. 引藥入腎,通絡開竅:木通性通利,能引藥入腎,通利腎氣,並具有開竅醒神之效。中風昏迷常伴隨神識不清,木通可引導藥效深入腎經,通達腦竅,改善神志,促進意識恢復。

榮衛返魂湯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入血、瘀血阻絡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榮衛返魂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熱邪入營,或熱邪灼傷營血,導致神志昏迷、脈微欲絕等症。赤芍的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清除熱邪,改善血液循環,使患者神志清醒。
  2. 緩解疼痛: 赤芍還具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可以治療頭疼、腹痛、胸痛等症狀。榮衛返魂湯中加入赤芍,可以緩解因熱邪侵襲導致的頭昏、頭疼等不適症狀,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榮衛返魂湯中使用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開竅,醒神定志: 白芷味辛溫,性微燥,具有芳香開竅之功,能通達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並能醒神定志,改善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
  2. 散寒解表,止痛止癢: 白芷亦有散寒解表之效,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頭風、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白芷還具止痛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病症。

總而言之,白芷在榮衛返魂湯中,既能開竅醒神,又能散寒解表,對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不醒、頭痛頭風等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榮衛返魂湯中加入茴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能夠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恢復榮衛之氣。同時,茴香也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腹痛、嘔吐等症狀。

因此,在榮衛返魂湯中加入茴香,可以起到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寒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進而達到回陽救逆、恢復生命力的目的。

榮衛返魂湯中加入烏藥,是因其具有下列作用:

  1.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因氣滯血瘀所導致的胸悶、腹痛等症狀。
  2. 溫陽散寒:烏藥性溫,可溫陽散寒,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陽氣虛弱、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榮衛返魂湯旨在回陽救逆,而烏藥的行氣止痛、溫陽散寒之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臟腑功能,進而達到回陽救逆的效果。

榮衛返魂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寬胸,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寬胸、行氣止痛的功效。榮衛返魂湯主要用於治療胸悶氣滯、心悸氣短等症,而枳殼的理氣作用能夠疏通胸中氣機,緩解胸悶氣滯,並改善心悸氣短症狀。
  2. 降逆止嘔,消食導滯:枳殼還能降逆止嘔,消食導滯。榮衛返魂湯中加入枳殼,能有效緩解患者因氣滯所致的噁心嘔吐,以及食積不消等症。

榮衛返魂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陽氣虛弱而導致的昏厥、脈微、四肢厥冷等症狀,生薑可以溫暖脾胃,振奮陽氣,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

二、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榮衛返魂湯中其他藥材如人參、附子等,性偏溫燥,易傷津液。生薑可起到調和藥性、滋潤脾胃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使藥物更易於被吸收,從而增強療效。

榮衛返魂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此方藥性較為寒涼,甘草能緩解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效更為平和。
  2. 補氣益肺: 甘草能補中益氣、緩解疲勞。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虛脫昏迷,甘草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患者恢復意識。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榮衛返魂湯之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古代外科典籍,主治「流注、癰疽、發背、傷折」等外科重症。其核心在於調和榮衛氣血,針對氣血壅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癰腫瘡毒與跌撲損傷。古代醫家認為,癰疽發背多因「榮衛失和,毒邪內壅」,而流注(深部膿腫遷延遊走)與傷折(外傷骨折)亦與氣血瘀阻相關。此方透過行氣活血、通絡散結,使榮衛調和,邪毒外透。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何首烏、當歸

  • 何首烏(不犯鐵):忌鐵器以防藥性被剋,取其「養血解毒」之效,既能滋養肝血以固本,又可解瘡毒。
  • 當歸:補血活血,與何首烏協力奠定氣血基礎,助正氣托毒外出。

2. 臣藥:木通、赤芍、白芷

  • 木通(去皮節):通利關節,導熱下行,針對濕熱瘀毒流注經絡。
  • 赤芍(炒):涼血散瘀,清解血分熱毒,炒製緩其寒性。
  • 白芷:辛香上行,散風除濕,專消頭面皮膚瘡毒,並助膿潰排邪。

3. 佐藥:茴香、土烏藥、枳殼

  • 茴香(炒)、土烏藥(炒):溫行下焦氣滯,散寒止痛,針對氣血瘀滯之冷痛(如流注結塊)。
  • 枳殼(麩炒):寬中降氣,若胃氣上逆(惡心)則以薑汁炒,增強止嘔功效。

4. 使藥:甘草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解毒,並制木通之峻利。

配伍特點

  • 氣血並調:當歸、赤芍活血,茴香、烏藥行氣,契合「氣行則血行」之理。
  • 升降兼施:白芷上行散邪,木通下行利濕,枳殼降氣,烏藥升散,恢復氣機周流。
  • 內外兼顧:何首烏、當歸扶正內守,白芷、木通祛邪外達,標本同治。

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為要,透過溫通氣血、化解瘀毒,使榮衛之氣得以返歸正常周流(故名「返魂」)。外用酒煎增強行散之力,水酒相拌則調和藥性。針對病位上下調整服藥時間(食後服治上焦,食前服治下焦),亦體現中醫「因勢利導」之法。


推論衍生功效

除古籍明述之適應症外,從組方推斷,此方亦可能用於:

  • 氣滯血瘀型腹痛(如寒疝腹痛)
  • 經絡閉阻之肢體腫痛(兼寒熱錯雜者)
  • 濕熱瘀結之皮膚潰瘍(輔以外敷更佳)

此方結構嚴謹,展現古代外科「內消」思維——不徒恃清熱解毒,更重氣血通調以拔除病根。

傳統服藥法


何首烏(不犯鐵)、當歸、木通(去皮節)、赤芍藥(炒)、白芷、茴香(炒)、土烏藥(炒)、陳枳殼(麩炒,若惡心,薑汁炒)、甘草各等分。
和氣勻血,扶植胃本,蕩滌邪穢。
上藥,水、酒、湯使,隨證用之,水、酒相拌亦可,唯流往加獨活。
每服4錢,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通順散、何首烏散(原書)、通氣散(《外科啓玄》卷十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嘔吐化膿性關節炎背部膿瘡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榮衛返魂湯, 出處:《仙傳外科集驗方》.別名:通順散、何首烏散、通氣散。 組成:何首烏(不犯鐵)、當歸、木通(去皮節)、赤芍藥(炒)、白芷、茴香(炒)、土烏藥(炒)、陳枳殼(麸炒,若惡心,薑汁炒)、甘草各等分。 主治:和氣勻血,扶植胃本,蕩滌邪穢。主治:流註,癰疽,發背,傷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