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氛散

解氛散

JIE F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7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腎經 19%
胃經 17%
脾經 11%
肝經 10%
心經 5%
心包經 5%
肺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氛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解氛散主治溫熱病邪毒壅肺,證見高熱、咳嗽、口乾咽燥、痰粘難咯,地骨皮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有效緩解熱毒引起的肺熱症狀。
  2. 滋陰潤肺: 地骨皮還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溫熱病邪毒壅肺,會導致肺陰受損,出現乾咳、少痰、口乾等症狀。地骨皮能滋陰潤肺,緩解肺陰不足,促進肺部恢復。

綜上所述,地骨皮在解氛散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溫熱病邪毒壅肺。

解氛散方中使用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高熱神昏、斑疹紫黑、吐血衄血等。
  2. 解毒止痛:牡丹皮對於毒蛇咬傷、癰疽瘡瘍等症有解毒止痛之效。在解氛散中,牡丹皮配合其他藥材,能夠有效清除熱毒,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因此,解氛散方中使用牡丹皮,旨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止痛,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解氛散中含有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滋陰潤肺: 沙參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解氛散方中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等症,沙參可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作用,緩解肺部熱證,促進痰液排出。
  2. 增強藥效: 沙參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麥冬、生地等,具有協同作用,可增強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功效,使藥效更強,治療效果更佳。

總而言之,沙參在解氛散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肺、協同其他藥材增強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解氛散中加入白芥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溫肺化痰: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解氛散中往往配伍其他溫散寒藥物,白芥子的加入有助於溫肺化痰,增強散寒止咳的療效。
  2. 宣通鼻竅:白芥子辛散,能宣通鼻竅,利於鼻塞、鼻淵等症的治療。解氛散作為治療外感風寒、鼻塞流涕等症的方劑,白芥子的加入可以幫助宣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提高藥效。

解氛散中包含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腎: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補腎、健脾止瀉的功效。解氛散常用於治療氣虛陰傷、肺燥咳嗽、脾胃虛弱等症狀,而山藥的滋陰補腎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氣虛、陰傷等問題,並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2. 健脾益肺:山藥除了滋陰補腎外,也能健脾益肺。解氛散中可能因其他藥材偏燥熱,需要山藥來中和,避免燥熱傷肺。同時,山藥的健脾作用可以促進脾胃消化吸收,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進而增強抵抗力,加速疾病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氛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婦人腎水虧虛,骨髓內熱」所致諸症,其病機核心在於腎陰不足,虛火內灼。古籍所載症狀如「骨蒸夜熱」「遍體火焦」「咳嗽吐沫」,皆屬陰虛火旺之象:

  • 骨蒸夜熱:腎陰虧虛,骨髓失養,虛火內擾,故入夜後熱自骨縫透發。
  • 口乾舌燥、火焦:陰虛不能制陽,津液受灼,故見皮膚燥熱、口乾。
  • 咳嗽吐沫:虛火刑金,肺陰受損,宣降失常,故咳而痰沫稀薄。
  • 斷難生子:腎主生殖,陰精虧耗則胞宮失潤,難以攝精成孕。

此方針對「陰虛骨蒸」而設,以滋陰清熱為主,俟陰復火降,胞宮得養,自然可望孕育。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地骨皮(1兩)

    • 甘寒清潤,直入血分,善清「骨蒸肌熱」,退虛火而不傷陰,為虛熱骨蒸要藥。
    • 作用:針對骨髓內熱,瀉腎中浮火。
  2. 丹皮(5錢)

    • 辛涼微寒,清血分伏火,兼能活血散瘀。
    • 協同地骨皮:增強清透陰分虛熱之力,防止熱鬱成瘀。
  3. 沙參(5錢)

    • 甘涼益肺胃之陰,尤善潤肺止咳。
    • 針對佐證:肺陰不足之「咳嗽吐沫」,補水之上源以助腎陰(金水相生)。
  4. 白芥子(3錢)

    • 辛溫利氣,化痰散結。
    • 反佐之意:於滋陰隊中稍佐辛散,防諸藥滋膩礙胃,另可化痰通絡,助氣機流通。
  5. 山藥(1兩)

    • 甘平質厚,脾腎雙補,益陰固精。
    • 根基之用:補後天脾胃以充養先天腎精,陰陽並調,助長期調攝。

配伍特點

  • 清補並行:地骨皮、丹皮瀉火為主,沙參、山藥補陰為輔,虛實兼顧。
  • 肺腎同調:沙參護肺,山藥固腎,契合「子母相生」之理。
  • 動靜結合:白芥子辛散,調動滋陰藥之力,避免呆補。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通過「清骨熱、填腎陰」,使陰平陽秘。虛火得降,則骨髓不受熏灼;津液漸復,則臟腑肌膚得滋;肺腎之氣相通,則生殖之機可啟。全方偏重滋陰清熱,適合陰虛火旺證候,若兼見氣虛或陽衰者,則需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地骨皮1兩,丹皮5錢,沙參5錢,白芥子3錢,山藥1兩。
清骨中之熱,補腎中之陰。
水煎服。服一月,骨蒸自退,便可望子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婦人腎水虧虛,骨髓內熱,口乾舌燥,骨蒸夜熱,遍體火焦,咳嗽吐沫,斷難生子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咳嗽口乾口渴多痰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解氛散,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組成:地骨皮1兩,丹皮5錢,沙參5錢,白芥子3錢,山藥1兩。 主治:清骨中之熱,補腎中之陰。主治:婦人腎水虧虛,骨髓內熱,口乾舌燥,骨蒸夜熱,遍體火焦,咳嗽吐沫,斷難生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