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涸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一、 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之效。救涸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後期津傷,症見口渴引飲、脈細數等,而麥門冬的滋陰生津作用可有效緩解津液不足的症狀。
二、 清熱除煩,養心安神: 麥門冬還具有清熱除煩、養心安神之效。熱病後期,患者常出現心煩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麥門冬的清心安神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安穩睡眠。
救涸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救涸湯主要用於治療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等症狀,而熟地黃的滋陰補血功效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使腎陰得到充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配伍相宜:救涸湯中其他藥物如山藥、山茱萸等也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熟地黃與之配伍,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共同達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的效果。此外,熟地黃的甘味可以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存在的苦燥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服用。
「救涸湯」中使用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因熱邪傷津、肺燥津傷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咳嗽痰粘等症狀,地骨皮能有效清熱潤燥,生津止渴。
- 配伍相宜: 救涸湯以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為治則,其他藥物如麥冬、生地黃、玄參等也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地骨皮與這些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滋陰、潤燥止渴的功效,使整體療效更佳。
救涸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可清熱涼血,尤其善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血分病症,如熱毒血瘀、經閉不通、熱病發斑等。救涸湯主治血虛發熱、口乾舌燥、心煩不安、小便短赤等症,牡丹皮在此方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虛症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發熱、口乾等不適。
救涸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溫肺化痰,宣肺利氣: 白芥子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化痰、宣肺利氣之效。對於寒邪客肺、痰阻氣道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白芥子能溫肺散寒,化痰開竅,使氣機通暢,改善呼吸困難。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救涸湯中其他藥材如麥冬、生地等,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作用。白芥子與之搭配,可溫而不燥,既能化痰宣肺,又能滋陰潤燥,更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肺虛久咳、痰多氣短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救涸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分析
根據《辨證奇聞》與《辨證錄》記載,救涸湯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吐血,其病機為肺腎陰虛,虛火上炎。
病機分析:
- **肺腎相生,腎虛累肺:**中醫認為肺屬金,腎屬水,金水相生。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腎精充盈則能滋養肺金。若腎精虧虛,則肺金失養,導致肺陰不足。
- **陰虛火旺,灼傷肺絡:**腎陰不足,則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灼傷肺絡,導致咳嗽、吐血。
- **肝火犯肺,加重病情:**腎水不足,不能滋養肝木,導致肝火偏旺。肝火犯肺,加重肺金受損,使咳嗽吐血加劇。
- **痰阻氣機,咳嗽加劇:**陰虛津液不足,易生痰濁,痰阻氣機,導致咳嗽加劇。
治療原理:
救涸湯的組成為:麥門冬、熟地黃(二兩),地骨皮、牡丹皮(一兩),白芥子(三錢)。其配伍精妙,針對上述病機,發揮滋陰降火、潤肺止咳、化痰止血的功效。
滋陰補腎,培本固元:
- **熟地黃:**重用熟地黃,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君藥。熟地補腎,使腎水充盈,則能上濟肺金,滋養肺陰,從根本上解決陰虛問題。
- **麥門冬:**滋陰潤肺,清心除煩,與熟地黃相配,增強滋陰之力,同時潤肺止咳。
清瀉虛火,涼血止血:
- **地骨皮:**清退虛熱,涼血除蒸,擅長清解骨髓中的虛熱,從而降虛火,止血。
-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丹皮既能清血分之熱,又能活血化瘀,防止血瘀加重病情。
化痰散結,通暢氣機:
- **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白芥子用於消散膜膈之痰,使氣機通暢,有利於咳嗽的緩解。且其性溫而不燥,避免耗傷陰液。
方劑配伍特點:
- **滋陰與清熱並用:**重用滋陰藥以治本,同時配伍清熱藥以治標,標本兼顧。
- **肺腎同治:**熟地補腎,麥冬潤肺,肺腎同治,使腎水充盈,肺金得養。
- **兼顧肝木:**雖然方中沒有直接疏肝的藥物,但通過補腎水以涵養肝木,使肝火自平,間接達到疏肝的效果。
- **化痰不傷正:**白芥子溫化痰飲,但用量較小,且配伍在滋陰藥中,避免其溫燥之性傷陰。
總結
救涸湯以滋陰補腎為本,清熱涼血為輔,兼以化痰散結,針對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咳嗽吐血,具有良好的療效。其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麥冬2兩,熟地2兩,地骨皮1兩,丹皮1兩,白芥子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肺陰虛、血熱引起的咳血、咯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
相同名稱方劑
救涸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麥冬2兩,熟地2兩,地骨皮1兩,丹皮1兩,白芥子3錢。 主治:嗽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