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驚散

睡驚散

SHUI J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4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20%
肝經 17%
心經 16%
腎經 8%
膽經 5%
胃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睡驚散方劑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鬱安神: 鬱金性味苦辛,歸肝、心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清心安神之效。對於因肝鬱氣滯、心神不安所致的驚悸失眠,鬱金可起到疏肝解鬱、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睡眠品質。

2. 化瘀止痛: 鬱金亦有活血化瘀之效。部分失眠患者伴隨頭昏腦脹、心胸鬱悶等症狀,可能與氣血瘀阻有關。鬱金可化解瘀血,改善血流通暢,進而緩解頭昏腦脹等症狀,達到安神助眠的效果。

因此,睡驚散方劑中加入鬱金,可有效緩解肝鬱氣滯、心神不安、氣血瘀阻等症狀,達到安神助眠的效果。

「睡驚散」方劑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鎮心安神之效。對於因心神不安、驚悸失眠所致的「睡驚」症狀,硃砂能有效平息心火,安定神志,改善睡眠。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消弭因熱毒上擾而引起的驚厥、煩躁等症狀。在古代,人們認為「睡驚」常與熱毒有關,因此使用硃砂來清熱解毒,以達到治療目的。

睡驚散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在於麝香的開竅醒神之效。

首先,麝香具有芳香開竅,通經活絡的特性,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對於因心神不安、驚悸失眠而導致的睡驚,具有良好的安神定志作用。

其次,麝香能開竅醒神,振奮心氣,對於因心氣虛弱、神志恍惚而引起的睡驚,亦有輔助治療之效。

因此,睡驚散中加入麝香,可有效緩解睡驚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睡驚散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安神定驚: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瘀氣滯、心神不安而導致的睡驚,乳香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使氣血流通,心神安寧,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2. 溫陽散寒,止痛止痙:乳香亦具溫陽散寒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入侵、陽氣不足而引起的睡驚,乳香可溫陽散寒,驅除寒邪,溫暖臟腑,進而止痛止痙,緩解驚悸不安。

因此,乳香在睡驚散方中起到活血化瘀、安神定驚、溫陽散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睡驚的效果。

睡驚散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健脾,安神定驚: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安神定驚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痰濕阻滯、心神不安所致的睡驚症,陳皮能理氣化痰,健脾和胃,從而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陳皮性溫,能調和方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影響療效。同時,陳皮也能引導藥力下行,使藥力更好地到達脾胃,發揮其安神定驚的作用。

睡驚散方中加入巴豆,主要是由於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迅速驅除體內積滯,並通利腸道,使氣血流通,達到止驚安神的效果。

另一方面,巴豆可引導藥力直達病竈,化瘀消腫,有助於緩解因瘀血阻滯而引發的驚癇發作。但巴豆毒性較強,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睡驚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驚疳積滯」。此證多見於小兒,因驚嚇或飲食不節導致:

  1. :心神不寧、夜啼驚叫,屬心肝火擾或痰熱內蘊。
  2. :長期積滯化熱,耗傷氣血,形瘦腹脹、毛髮枯黃。
  3. 積滯:乳食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吐酸。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鬱金(半兩)

    • 行氣解鬱,涼血活血,針對「驚」所致氣滯血熱,兼清心肝之火。
    • 與巴豆同炒後,取其辛開之性助氣機通暢,棄巴豆不用,減峻下之弊。
  2. 辰砂(半錢)

    • 重鎮安神,清心火,直接對治驚悸不安,為鎮心要藥。
  3. 麝香(一字)

    • 開竅醒神,辟穢通絡,助鬱金、辰砂透達心神,解驚風痰閉。
  4. 乳香(一字)

    • 活血行氣,兼止痛,輔助鬱金調暢氣血,緩解積滯腹痛。
  5. 陳皮(二兩,去白)

    • 燥濕理氣,健脾和中,針對積滯生痰、氣機壅塞,用量獨重,突顯運脾消積之效。
  6. 巴豆(與鬱金同炒後棄用)

    • 藉其辛烈走竄之性,助鬱金開破積滯,炒後去其毒性,存其「通」的藥勢。

配伍邏輯與方義

  • 鎮驚安神為主:辰砂、麝香重鎮開竅,直折心肝浮火。
  • 消積行氣為輔:鬱金、陳皮、乳香疏通氣血,化解積滯而絕痰熱之源。
  • 藥勢輕靈:全方研末,每服僅「一字」(約0.3克),薄荷湯送下,取其輕清上浮,契合小兒「易虛易實」體質,避免過攻過補。

推論延伸功效
此方可能延伸用於:

  1. 痰熱驚風:見抽搐煩躁者,因麝香、辰砂可息風痰。
  2. 食積發熱:陳皮、鬱金能消滯退熱。
    全方體現「通絡鎮心、消積導滯」的核心思路,通過調暢氣機與安神並行,達到「驚疳同治」之效。

傳統服藥法


鬱金半兩,辰砂半錢,麝香1字,乳香1字,陳皮2兩(去白,1分),巴豆14粒(同鬱金炒熟,不用巴豆)。
鎮心取積。
上為末。
每服1字,看大小加減,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應慎重。

相關疾病


疳積

相同名稱方劑


睡驚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吉氏家傳》。 組成:鬱金半兩,辰砂半錢,麝香1字,乳香1字,陳皮2兩(去白,1分),巴豆14粒(同鬱金炒熟,不用巴豆)。 主治:鎮心取積。主治:驚疳積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