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理中露宿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 露宿在外,易受風寒侵襲,人參能補益元氣,固護表氣,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
- 益氣生津,緩解疲勞: 露宿環境惡劣,旅途勞頓,人參可益氣生津,緩解疲勞,提高身體耐受力,適應戶外環境。
此外,人參還具有益智安神、延緩衰老等作用,對於長期露宿的人而言,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大理中露宿丸中包含桂枝,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入肺經,具有溫陽散寒之效。露宿野外,易受寒邪侵襲,桂枝可溫暖身體,驅散寒氣,預防感冒等寒症。
- 通經活絡: 桂枝亦能通經活絡,舒筋止痛。露宿野外,可能因勞累、潮濕等因素導致身體痠痛,桂枝可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狀況。
大理中露宿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擅長溫中散寒,止痛止瀉。露宿在外,易受寒邪侵襲,導致脾胃虛寒,腹痛腹瀉。吳茱萸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腹痛,止瀉止吐。
2. 行氣止痛,溫經止血:吳茱萸亦具行氣止痛功效,可改善因寒邪凝滯所致的胸腹疼痛。此外,其還具有溫經止血的作用,能止血止痛,適合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各種疼痛。
「大理中露宿丸」方劑中含有烏頭,此乃因其性溫,能祛風散寒、止痛,且具有較強的溫經通絡作用,對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療效顯著。烏頭入藥,需炮製處理,以減低其毒性,並配合其他藥材,以達到平衡藥性,達到最佳療效。然而,烏頭藥性較烈,需謹慎使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使用前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適當調整用藥。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理中露宿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風勞四十年,癖絕冷,并主咳逆上氣」。
- 風勞四十年:指長年因風邪侵襲或虛勞所致的慢性頑疾,可能伴隨消瘦、關節疼痛、氣血虧虛等症狀。
- 癖絕冷:「癖」指積聚或痼疾,「絕冷」強調沉寒痼冷,可能為腹中冷痛、肢體寒痹、寒癥積聚等。
- 咳逆上氣:因寒邪或虛寒導致肺氣上逆,表現為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
綜合而言,此方針對沉寒痼冷、虛勞久病、寒飲內停之證,以溫陽散寒、化飲降逆為主要治則。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人參、桂心、吳茱萸、烏頭(炮去皮)、礜石(燒)各等分。
人參(補氣助陽)
- 補益元氣,助陽氣以驅寒,適用於久病虛勞、氣虛寒凝。
- 與溫熱藥相配,可防過度溫燥傷正。
桂心(溫陽散寒)
- 溫通經脈、散寒止痛,尤善治「沉寒痼冷」。
- 協同烏頭、吳茱萸,增強溫裏散寒之效。
吳茱萸(溫中降逆)
- 主入肝胃經,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善治「癖冷咳逆」。
- 與烏頭共逐內寒,緩解寒飲上逆之咳喘。
烏頭(炮)(逐寒止痛)
- 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破沉寒、止頑痹疼痛。
- 炮製後毒性降低,專攻寒邪內伏之「絕冷」證。
礜石(燒)(劫痰定喘)
- 性熱有毒,古代用於劫痰平喘、祛寒逐冷。
- 配伍烏頭、吳茱萸,強化溫化寒痰、止咳逆之效。
三、配伍邏輯與可能功效
此方以「溫裏散寒為主,補氣降逆為輔」,針對寒、痰、虛三大病機:
- 溫陽破寒:烏頭、桂心、吳茱萸直入三陰,逐內寒、通經脈。
- 化痰降逆:礜石劫痰,吳茱萸降氣,緩解寒飲咳逆。
- 補氣固本:人參佐制溫藥之峻烈,兼顧正虛之本。
整體推測,此方可能適用於:
- 陰寒內盛:如寒性腹痛、四肢厥冷、寒疝。
- 寒痰喘咳:如痰飲咳喘、遇寒加重。
- 虛寒痼疾:如風濕痹痛日久、冷積成癖。
四、總結
「大理中露宿丸」為峻烈溫裏之劑,透過大熱之藥(烏頭、礜石)與溫補之品(人參、桂心)協同,以攻逐深伏寒邪,並兼顧正氣。其治療重點在於「久寒」與「痰飲」,符合古代對風勞、冷癖等頑疾的用藥思路。
傳統服藥法
人參、桂心、吳茱萸、烏頭(炮去皮)、礜石(燒)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酒送下,1日2次。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適合風寒侵襲人體、體內寒邪過盛、四肢冰冷、咳嗽反覆發作、氣喘等症狀患者服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理中露宿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人參、桂心、吳茱萸、烏頭(炮去皮)、礜石(燒)各等分。 主治:風勞四十年,癖絕冷,並主咳逆上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