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牽牛散

BAI QIAN NI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鑑》卷十六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6%
胃經 16%
膀胱經 12%
大腸經 8%
腎經 8%
心經 8%
小腸經 8%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牽牛散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積導滯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脾胃積滯導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牽牛子可以有效地清熱瀉下,幫助排泄宿便,達到通便的目的。

此外,牽牛子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輔助治療水腫、腹水等病症。因此,在白牽牛散中加入牽牛子,能夠起到清熱瀉下、消積導滯、利水消腫的綜合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的病症。

白牽牛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白牽牛散中含有牽牛子,其性峻猛,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能緩和牽牛子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減少副作用。
  2. 調和藥性:白牽牛散中其他藥材,如芒硝、大黃等,皆性寒涼。甘草性溫和,能與其他藥材相配,調和藥性,使藥效協調,避免寒涼傷正。

總而言之,甘草在白牽牛散中扮演著緩和藥性、調和藥性的重要角色,以確保藥效發揮同時減少副作用。

白牽牛散中加入橘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寬胸散結:橘紅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理氣燥濕、寬胸散結之效。白牽牛散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橘紅的理氣燥濕作用能促進痰液排出,寬胸散結則能改善胸悶氣促,協同白牽牛散整體功效。
  2. 緩和藥性,防止副作用:白牽牛散中含有白牽牛子,其性寒,有毒,容易引起腹瀉、噁心等副作用。橘紅的溫性可以緩解白牽牛子的寒性,降低其毒性,減輕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白牽牛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白牽牛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困,腹瀉、水腫等症狀,白朮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同時可燥濕利水,消除水腫。
  2. 配伍增效:白牽牛散中其他藥物如白牽牛、防己等,具有瀉下逐水、利水消腫之功,但可能損傷脾胃陽氣。白朮能補脾益氣,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起到保護脾胃,防止藥物過於傷脾的作用,提高藥物療效。

白牽牛散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宣肺止咳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方向相契合。

白牽牛散主治水腫脹滿,兼有咳嗽喘促之症。桑白皮性寒,入肺經,能宣肺利水,降氣止咳。其利水消腫之效,可與白牽牛等藥物協同作用,消散水腫,緩解脹滿。同時,桑白皮也能化痰止咳,改善咳嗽喘促的症狀,使整體療效更為完善。

白牽牛散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 木通性寒,味甘苦,具有利水通淋、消腫止痛的功效。白牽牛散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木通可以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尿消腫,緩解病症。
  2. 通絡止痛: 木通具有通經活絡、舒筋止痛的功效。白牽牛散中可能還包含其他具有止痛作用的藥材,木通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通絡止痛的功效,減輕患者疼痛。

主治功效


白牽牛散

白牽牛散是一味中藥方劑,由牽牛子、甘草、橘紅、白朮、桑白皮、木通等藥物組成。具有瀉下、利水滲濕、清熱解毒、補氣、健脾胃、止咳化痰、散血等功效。主治膀胱蘊熱、風熱相乘、小兒陰囊腫兼四肢腫、二便不利等症。

組成

  • 牽牛子: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橘紅:味辛、性溫,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 白朮: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桑白皮:味苦、性寒,歸肺、腎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木通:味甘、性寒,歸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功效

  • 瀉下:牽牛子具有瀉下作用,可治療便祕、腸梗阻等症。
  • 利水滲濕:白朮、木通具有利水滲濕作用,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 清熱解毒:甘草、桑白皮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等症。
  • 補氣:甘草、白朮具有補氣作用,可治療氣虛、乏力等症。
  • 健脾胃:白朮、橘紅具有健脾胃作用,可治療脾虛、食少、腹瀉等症。
  • 止咳化痰:橘紅、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作用,可治療咳嗽、痰多等症。
  • 散血:桑白皮具有散血作用,可治療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等症。

主治

  • 膀胱蘊熱:膀胱內有熱氣積聚,症見小便短赤、澀痛、尿急等。
  • 風熱相乘:風寒與熱邪同時侵襲人體,症見頭痛、發熱、惡寒、肌肉痠痛、鼻塞流涕等。
  • 小兒陰囊腫兼四肢腫:小兒陰囊腫脹,四肢也腫脹,症見陰囊腫大、疼痛,四肢腫脹、疼痛等。
  • 二便不利者:小便和排便都不順暢,症見小便短赤、澀痛、尿急,大便乾結、排便困難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

  • 孕婦禁用。
  • 哺乳期婦女慎用。
  • 兒童慎用。
  • 老年人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總結

白牽牛散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瀉下、利水滲濕、清熱解毒、補氣、健脾胃、止咳化痰、散血等功效。主治膀胱蘊熱、風熱相乘、小兒陰囊腫兼四肢腫、二便不利等症。

傳統服藥法


白牽牛子(炒)1兩, 青橘皮(去白,焙,炒)1兩, 木通(銼)1兩。
上為散。
每服1錢匕,煎商陸湯調下。大便下黃水為度。
忌鹽一百日。
本方方名,《醫廳類聚》引作「白牽牛子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利水、通利二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腹瀉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白牽牛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引《膜外氣方》。 組成:白牽牛子(炒)1兩,青橘皮(去白,焙,炒)1兩,木通(銼)1兩。 主治:膜外水氣。

白牽牛散, 出處:《金鑑》卷十六。 組成:白牽牛(半生半熟)1錢,甘草(炙)1錢,橘紅1錢,白朮(土炒)1錢,桑白皮1錢,木通1錢。 主治:膀胱蘊熱,風熱相乘,小兒陰囊腫兼四肢腫,二便不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