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鎮驚丹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安神: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安神之效。鎮驚丹多用於治療驚癇、心悸失眠等症,而當歸的補血安神作用,可改善心神不安、血虛所致的驚悸失眠等症狀,有助於鎮驚止癇。
- 活血化瘀: 當歸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舒筋活絡,改善因瘀血阻滯所致的驚癇、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鎮驚丹中加入當歸,既能補血安神,又能活血化瘀,達到鎮驚止癇的效果。
鎮驚丹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在於硃砂具有鎮驚安神之效。
硃砂為硫化汞礦物,性寒,味甘,入心經。其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狀,硃砂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此外,硃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
因此,鎮驚丹中加入硃砂,旨在利用其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心神不寧、驚悸不安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鎮驚丹」主治「夜寐驚悸」,即夜間睡眠時易受驚嚇、心神不寧、心悸不安之症。此症多因心血不足、心神失養,或因驚恐擾動心陽,導致心不藏神所致。古代醫家認為,心主血脈、藏神,若心血虧虛或心火浮越,則神不內守,發為驚悸。此方透過養血安神、鎮靜定悸之效,以平息夜間驚擾。
組成與藥理邏輯分析
當歸(3錢)
- 性味:甘、辛,溫。歸心、肝、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養心調營。
- 作用原理:當歸為補血要藥,能滋養心血,改善血虛導致的心神失養。心主血脈,血足則神有所附,驚悸自安。
朱砂(研末,2分)
- 性味:甘,微寒;有毒。歸心經。
- 功效: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 作用原理:朱砂質重沉降,善鎮浮越之心火,安定亢奮之神志。其微寒之性可清心經虛熱,適用於心火偏亢或驚恐擾神之症。
豬心
- 傳統「以形補形」思維:豬心為血肉有情之品,中醫認為能引藥入心,增強補心、安神之效。
- 現代觀點: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群等,或可輔助調節神經功能。
配伍與治療原理
- 補血與鎮靜並行:當歸補心血以治本,朱砂鎮心神以治標,標本兼顧。
- 蒸製法加強藥效:豬心切片同蒸,使藥物成分滲入其中,既引藥入心,又藉食療形式緩和藥性,適合長期調理血虛驚悸。
- 協同作用:當歸之溫潤可制朱砂寒性,朱砂之沉降助當歸引血歸心,共奏「養血鎮驚」之效。
潛在機推論
從中醫藏象理論推斷,此方透過:
- 補充心血(當歸)以固神之根基。
- 重鎮安神(朱砂)以攝浮躁之心陽。
- 借豬心導引,強化心經藥力,尤適「虛中夾擾」之證,即血虛為本、驚悸為標者。
總結而言,「鎮驚丹」體現中醫「補虛瀉實」與「臟象相應」的配伍思維,針對「血虛神浮」之夜寐驚悸,提供養血與鎮靜的整合療法。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朱砂(研末)2分。
用豬心1只,切片,同蒸。連汁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鎮驚丹,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當歸3錢,朱砂(研末)2分。 主治:夜寐驚悸。
鎮驚丹,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南星(薑汁炒)2兩4錢,防風2兩4錢,枳實(麸炒)2兩4錢,天麻(甘草水浸,煨)2兩4錢,半夏(薑制)2兩4錢,桔梗2兩4錢,熟大黃(9蒸9曬)1兩,生大黃1兩,礞石(生用)1兩,巴豆霜(去油淨)2錢,辰砂4錢,雄黃4錢。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發喘痰盛或咳嗽;及痰迷心竅,不能言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