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斬癢丹方中,加入人參,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補氣養血,改善皮膚營養: 癢症多因血虛風燥所致,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養血、益氣生津之效。通過補益氣血,改善皮膚營養狀態,從根本上緩解瘙癢症狀。
- 增強抵抗力,防止復發: 人參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強抵抗力之效,可幫助機體抵抗外界刺激,減少皮膚敏感,預防瘙癢症復發。
斬癢丹方劑中加入白蒺藜,主要是針對其消風止癢的功效。白蒺藜性味苦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對於因風熱、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白蒺藜能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止癢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止癢、涼血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瘙癢的目的。
斬癢丹中包含苦參,主要源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脾、胃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蘊結、蟲毒浸淫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苦參能有效地清熱除濕、殺蟲止癢,達到止癢的目的。
此外,苦參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皮膚炎症的發展,促進皮膚的修復。因此,斬癢丹中加入苦參,可起到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消炎止癢的綜合作用,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症狀。
斬癢丹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解表散寒,止癢止痛: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外襲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生薑可以發揮驅寒止癢的作用,有助於緩解不適。
- 溫中止嘔,和胃止痛:生薑還具有溫中止嘔、和胃止痛的功效。有些皮膚瘙癢與脾胃失調有關,生薑可以溫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從而間接緩解瘙癢症狀。
總而言之,斬癢丹中加入生薑,是利用其解表散寒、止癢止痛,以及溫中止嘔、和胃止痛的功效,達到全面緩解瘙癢症狀的目的。
斬癢丹方中加入白僵蠶,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一、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能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之效。對於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瘙癢症,白僵蠶可清熱解毒,止癢止痛,有效緩解皮膚不適。
二、 祛風除濕:白僵蠶亦具有祛風除濕之功效。瘙癢症常因風濕邪氣侵襲肌膚而起,白僵蠶可驅散風濕,改善皮膚微循環,從根本上抑制癢感。
因此,白僵蠶在斬癢丹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能止癢,更能從內而外改善皮膚狀況,達到治本目的。
斬癢丹中加入石南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止癢消腫:石南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腫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殺菌消炎:石南葉中含有抗菌成分,能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對於皮膚感染、炎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斬癢丹中加入石南葉,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消炎止痛,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斬癢丹中包含沒藥,主要是利用其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的功效,來治療各種皮膚瘙癢症。
沒藥具有 活血化瘀 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緩解因血瘀導致的皮膚瘙癢。同時,它也能消炎止痛,抑制炎症反應,減少瘙癢感。此外,沒藥還有生肌斂瘡 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因抓撓造成的皮膚損傷。
綜上所述,沒藥的這些藥理作用使其成為斬癢丹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有效地解決皮膚瘙癢問題。
斬癢丹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消炎止痛:乳香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其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減輕血管通透性,從而減輕組織炎症反應。
- 活血化瘀:乳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消除皮膚病引起的瘀血和腫脹,從而減輕瘙癢症狀。
因此,乳香在斬癢丹方劑中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
斬癢丹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活血化瘀,止癢消腫: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瘀、濕熱等因素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消除淤血,從而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 散風止癢: 紅花亦具有散風止癢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邪入侵引起的皮膚瘙癢。在斬癢丹中,紅花與其他藥材相配合,能更好地發揮其止癢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斬癢丹中含有玳瑁,主要基於其具有以下兩點藥性:
- 清熱解毒:玳瑁性涼,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 活血化瘀:玳瑁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皮膚炎症,達到止癢的效果。
因此,斬癢丹中加入玳瑁,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性,從而達到治療皮膚瘙癢的目的。
斬癢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藥性,調和脾胃:斬癢丹屬於祛風止癢類藥物,藥性較為辛烈。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解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能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也能增強藥物療效。
- 解毒和中,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解毒和中的功效,能減輕其他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同時也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在斬癢丹中,甘草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止癢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斬癢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皮膚瘙癢症與慢性濕疹,屬中醫「風濕蘊膚」「血虛風燥」或「氣滯血瘀」所致的頑固瘙癢。其特點為病程纏綿、反覆發作,多因濕熱內蘊、氣血失和,外受風邪,鬱於肌膚而發。方中以益氣活血為本,兼祛風除濕、解毒止癢,針對瘙癢伴見皮膚乾燥、脫屑或局部肥厚暗沉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益氣扶正(固本)
- 人參(8兩):大補元氣,助衛外之氣以抗邪,改善氣虛血弱所致的皮膚失養。
- 甘草(5錢):調和諸藥,兼補脾益氣,強化人參益氣之效。
2. 活血通絡(治標)
- 紅花(2兩)、沒藥(2兩)、乳香(2兩):活血散瘀、通絡止痛,改善氣滯血瘀導致的皮膚暗沉、肥厚瘙癢。
- 玳瑁(4兩):清熱解毒、鎮心安神,古方用於血熱瘀毒之症,輔助清解皮膚鬱熱。
3. 祛風除濕(止癢關鍵)
- 白蒺藜(2兩)、白僵蠶(1兩5錢):
- 白蒺藜平肝祛風,善治風疹瘙癢;
- 白僵蠶息風通絡,化皮膚痰瘀,治風濕癮疹。
- 苦參(1斤):經酒漿、薑汁炮製後,增強燥濕殺蟲、清熱止癢之效,針對濕熱下注或風濕癢疹。
- 石南枝(2兩):祛風通絡,輔助苦參除濕,古方用於風濕痹痛及皮膚頑疾。
4. 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人參、甘草固護正氣,搭配活血祛風藥攻邪不傷正。
- 動靜結合:乳香、沒藥行散,配玳瑁清熱鎮靜,調和藥性。
- 內外並治:苦參、白蒺藜外祛風濕,紅花、人參內調氣血,標本同治。
三、推論延伸功效
除原文所述,此方或可延伸用於以下情況:
- 血瘀型蕁麻疹(瘙癢伴見紫暗疹塊)。
- 老年性皮膚乾癢(氣虛血瘀兼風燥)。
- 輕度神經性皮炎(氣滯血瘀引起局部肥厚)。
總結:斬癢丹以益氣活血為基礎,結合祛風、除濕、解毒三法,適合正虛邪戀、風濕瘀熱交阻的慢性皮膚瘙癢,體現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與「扶正祛邪」的核心理念。
傳統服藥法
人參8兩,白蒺藜2兩,苦參1斤(以酒漿、薑汁各浸泡1日,晾乾),白僵蠶1兩5錢,石南枝2兩,沒藥2兩,乳香(去油)2兩,紅花2兩,玳瑁4兩,甘草5錢。
益氣活血,除濕止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次30粒至60粒,每日1-2次,黃酒或溫開水送下。
孕婦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斬癢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斬癢丹,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人參8兩,白蒺藜2兩,苦參1斤(以酒漿、薑汁各浸泡1日,晾乾),白僵蠶1兩5錢,石南枝2兩,沒藥2兩,乳香(去油)2兩,紅花2兩,玳瑁4兩,甘草5錢。 主治:益氣活血,除濕止癢。主治:皮膚瘙癢症,慢性濕疹。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