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皮散

HUA P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八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肝經 19%
脾經 16%
心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9%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樺皮散,一劑清熱解毒、散風祛邪的中藥方劑,源自悠久的中華醫學智慧。其主要成分包括杏仁、甘草、荊芥和枳殼,各司其職,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出治療肺臟風毒、面上風刺與婦人粉刺等疾病的功效。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源自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藥學中,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多重功效。其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是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緩解咳嗽痰多。杏仁中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

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樺皮散中的四味中藥,各具特色,在治療肺臟風毒、面上風刺與婦人粉刺等疾病時,相互協同,起到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消炎殺菌的作用。杏仁能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甘草能清熱解毒、補氣益中,荊芥能散風解表、止癢祛濕,枳殼能理氣消積、降氣化痰,四藥合用,相輔相成,共奏奇效。

方劑組成解釋


  • 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 荊芥:具有疏風散熱、透疹解毒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麻疹痤瘡疥癬乳腺炎乳房腺體瘤

相同名稱方劑


樺皮散,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四引《靈苑方》。 組成:真樺皮方寸匕。 主治:乳癰初發、腫痛結硬欲成膿。

樺皮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七引《海岱居士秘方》。 組成:樺皮手掌大1方,皂龜子7個。 主治:吹奶。

樺皮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八引《莊氏家傳》。 組成:樺皮半兩,頭發半兩,蛇蛻半兩。 主治:小兒斑瘡入眼,及裹黑睛。

樺皮散, 出處:《局方》卷八。 組成:杏仁(去皮尖,用水1碗,于銀铫于內熬,候水減一半以來,取出放令乾)2兩,荊芥穗2兩,枳殼(去瓤,用炭火燒存性,取出于濕紙上令冷)4兩,樺皮(燒成灰)4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肺臟風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癢,搔之成瘡;面上風刺,及婦人粉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