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瘀方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化瘀方多用於瘀血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疼痛,而枳殼能疏通氣機,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疼痛緩解。
- 活血化瘀:枳殼具有破氣行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利於瘀血的消散。同時,枳殼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進一步輔助化瘀止痛。
總而言之,枳殼在化瘀方中可謂「行氣活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化瘀止痛效果。
化瘀方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活血止痛: 荊芥性辛溫,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之功。化瘀方常用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而荊芥可疏散瘀血部位的風熱,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助其餘藥物活血化瘀: 化瘀方中常配伍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丹參、赤芍等,而荊芥辛散之性可助其餘藥物發揮藥效,更有效地活血化瘀,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枳殼(面炒)錢半,荊芥穗(略炒)2錢半。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瀉惡露不下
相同名稱方劑
化瘀方, 出處:《會約》卷十五。 組成:枳殼(面炒)錢半,荊芥穗(略炒)2錢半。 主治:産後惡露不下,以致敗血滲入大腸而利鮮血者;及腹中刺痛,但裏不急、後不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