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槐散

JING HUA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大腸經 17%
肝經 17%
脾經 11%
心經 11%
三焦經 5%
腎經 5%
胃經 5%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荊槐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發汗之功。對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荊芥除了疏散風熱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對於風熱邪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腫痛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荊芥在荊槐散中起著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荊槐散中包含槐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涼血止血: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引起的鼻衄、便血等症狀,槐花能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2. 疏風散熱: 槐花還具有一定的疏風散熱功效,可以清熱解毒,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荊槐散中加入槐花,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疏風散熱的功效,對於治療熱毒上攻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荊槐散方中加入枳殼,是基於其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方中荊芥、槐花等藥物疏散風熱,而枳殼則能理氣解鬱,使風熱之邪得以順利排出,避免鬱而化火,加重病情。同時,枳殼也能緩解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頭昏、目眩、心煩等症狀。

因此,枳殼在荊槐散中起到疏肝理氣、降逆止嘔、輔助散風熱的作用,有助於提高方劑的療效。

荊槐散方劑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荊槐散主治風熱上攻所致的鼻淵、鼻塞、頭痛等症,黃耆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抵抗外邪侵襲,起到固表止汗,防止病情加重之效。
  2. 託毒生肌: 黃耆亦有託毒生肌的功效,可促進創口癒合,對於鼻腔黏膜損傷、潰瘍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荊槐散中加入黃耆,可促進鼻腔黏膜修復,減輕鼻淵病症。

主治功效


荊槐散主治功效分析

荊槐散,出自《聖濟總錄》,主要由荊芥穗、槐花、枳殼、黃耆四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古籍記載與主治分析

從提供的古籍內容,可以歸納出荊槐散的古代主治病症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

1. 痔瘡出血、疼痛

《聖濟總錄》明確記載荊槐散用於治療「鼠乳牡痔便血,疼痛不可忍者。」鼠乳牡痔,即現代醫學所指的痔瘡。方中槐花為治療痔瘡的要藥,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擅長治療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等症。荊芥具有疏風解表、透疹止癢之功,對於痔瘡引起的肛周瘙癢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枳殼行氣寬中、消積導滯,可緩解痔瘡引起的肛門墜脹、疼痛。黃耆補氣升陽,對於痔瘡日久、氣虛下陷者,有助於提升中氣,改善症狀。

2. 牙宣出血、疼痛

多部古籍,如《仁齋直指方論》、《奇效良方》、《景岳全書》、《醫方集宜》、《不知醫必要》、《古今醫統大全》等均提及荊槐散可治療牙宣出血或疼痛。牙宣,即牙齦出血,多因胃火上炎、陰虛火旺或氣血虧虛所致。方中槐花清熱涼血,荊芥疏散風熱、透疹止痛,二者合用,對於牙齦出血、紅腫疼痛有較好的療效。

《仁齋直指方論》中更明確指出荊槐散可用於「牙宣出血或痛」,且使用方法為「槐花,荊芥穗,上等分,為末。擦牙,仍煎點服。」,顯示其可內服外用。

3. 舌上出血

《不知醫必要》提到荊槐散可治療牙宣出血、疼痛不止,並與「香薷飲」並列,後者主治「舌上出血,如孔鑽者」,雖未直接指出荊槐散可用於舌上出血,但可推測荊槐散中的槐花具有涼血止血作用,或可應用於此症。

治療原理分析

荊槐散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清熱涼血

方中槐花為君藥,性味苦、微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是治療各種出血症的常用藥物,特別是下焦出血,如痔瘡出血、便血等。荊芥雖主要功效為發汗解表,但也有一定的清熱解毒、疏風止痛作用,與槐花相配,可增強清熱涼血之功。

2. 行氣止痛

方中枳殼為臣藥,性味苦、辛、微寒,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對於痔瘡、牙痛等症,枳殼可行氣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3. 補氣固脫

方中黃耆為佐藥,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黃耆在本方中主要起到補氣升陽的作用,對於痔瘡日久、氣虛下陷者,可提升中氣,防止痔核脫垂。

總結

綜上所述,荊槐散是一個具有清熱涼血、行氣止痛、兼顧補氣的方劑,古代主要用於治療痔瘡出血、疼痛,以及牙宣出血、疼痛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槐花的清熱涼血、止血作用,荊芥的疏風清熱、止痛作用,枳殼的行氣止痛作用,以及黃耆的補氣升陽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槐花、 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末。
擦牙;另煎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通便的作用,便秘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荊槐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一。 組成:槐花、荊芥穗各等分。 主治:牙宣出血,或痛。

荊槐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組成:荊芥穗、槐花(炒)、枳殼(麸炒,去瓤)、黃耆(銼)各等分。 主治:鼠乳牡痔,便血,疼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