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瀾湯
HUI L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仁端錄》卷十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回瀾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解表散寒: 荊芥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疏風止痛之效。回瀾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荊芥可助其驅散外寒,緩解表寒症狀。
2. 透疹止癢: 荊芥亦可透疹止癢,對於麻疹、風疹等症,可幫助疹子順利透發,緩解瘙癢症狀。回瀾湯在治療風疹等症時,荊芥的存在可起到輔助作用。
回瀾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回瀾湯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噯氣吞酸等症,枳殼可以幫助疏解肝氣,緩解胸脅疼痛。
- 降逆止嘔:枳殼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回瀾湯中常與半夏、陳皮等配伍使用,可以有效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枳殼在回瀾湯中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回瀾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扶正: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定志的功效。回瀾湯多用於治療氣虛津虧、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等症,而人參的補氣作用可改善患者的整體虛弱狀態,爲其他藥物發揮功效提供基礎。
- 佐助其他藥材:回瀾湯中多含有其他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藥材,人參可起到佐助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寒涼,並能增強藥物的補益效果,使治療更全面、更有效。
主治功效
回瀾湯:溫病發斑出身熱毒證治
懷胎七、八個月患上痘疹,屬溫病發斑出身熱毒證,症見身發斑點或成片紅疹,伴有發熱、口渴、煩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乾燥、舌紅、苔黃或黃膩等。治宜清熱解毒,涼血透疹。
方劑組成: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益氣健脾、生津止渴、益血生津、寧心益智、抗衰老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脾虛、久洩久痢、虛勞、神經衰弱、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枳殼:**具有行氣寬中、理氣除脹、消食化積、降氣止咳、破氣除痰、行氣活血、利尿通便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食積、消化不良、咳嗽、痰多、氣喘、嘔吐、呃逆、便祕、水腫等症狀。
用法用量:
荊芥15克,人參10克,枳殼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脾胃虛寒、呃逆、吐血、衄血、便祕者慎用。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回瀾湯是清熱解毒、涼血透疹的代表方劑。廣泛應用於溫病發斑出身熱毒證,如痘疹、麻疹、風疹、水痘等。
傳統服藥法
荊芥3錢,枳殼3錢(同炒),人參3錢,蚶子1對(存性)。
上為末。
每服3錢,用升麻煎酒漿調下,又用豬蹄1只,綿花1兩,橘紅5錢,酒漿熱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服用回瀾湯前,最好先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回瀾湯,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一。 組成:荊芥3錢,枳殼3錢(同炒),人參3錢,蚶子1對(存性)。 主治:懷胎7-8個月患痘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