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魂散中包含澤蘭,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 澤蘭性涼,味甘辛,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清魂散主治熱病神昏、煩躁不安、頭昏目眩等症,澤蘭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神志不清、頭昏等症狀。
- 疏肝解鬱: 澤蘭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清魂散中常與其他疏肝解鬱藥物配合使用,如柴胡、枳殼等,共同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活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胸悶、脅痛等症狀。
清魂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 補氣益氣: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安神定志的功效。清魂散多用於治療氣虛神疲、心悸失眠等症狀,人參可補益心脾之氣,有助於改善精神萎靡、睡眠不足等問題。
- 固本培元: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於固本培元,改善整體體質。對於長期患病、氣虛體弱者,人參有助於恢復元氣,增強抵抗力,促進康復。
清魂散中加入荊芥,主要有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解毒的功效。清魂散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眩等症,荊芥可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並能上行頭目,改善頭痛、頭暈等症狀。
- 通鼻竅,止鼻涕: 荊芥有通鼻竅、止鼻涕的功效。清魂散常用於治療鼻塞流涕,荊芥可疏散風寒,通利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清魂散方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的作用,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瘀阻導致的頭痛、頭昏、目眩等症狀。
- 升清降濁,醒腦開竅: 川芎能上行頭部,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可振奮心脾,醒腦開竅,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因此,清魂散中加入川芎,能有效治療因氣血瘀阻、痰濁阻竅導致的頭痛、頭昏、神志不清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清魂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產後因「血氣暴脫」引發的氣血逆亂之證,關鍵病機為:
- 血隨氣上攻:產後元氣驟虛,血失統攝,隨逆氣上衝心神,致「迷亂心神」,出現神昏、悶絕、眼前生花等症。
- 惡露已盡而昏暈:暗示惡露排出後陰血驟虧,陽氣無所依附,虛陽浮越擾亂清竅。
- 口噤、氣冷:屬氣血不相接續之危候,陽氣不能溫煦肢體,心神失養。
整體為「本虛標實」之證,以氣血暴脫為本,氣逆神昏為標,急治當益氣活血、降逆開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人參(1分)
- 核心作用:大補元氣以固脫,安定血脈。
- 配伍思:氣旺則血自歸經,可斂浮越之陽氣,防血隨氣升。
荊芥穗(1兩)
- 關鍵藥:用量獨重,取其辛散上行之性,卻用於「降逆」。
- 原理:
- 炒炭後(古法常用)兼能止血,散中有收。
- 辛香開竅,引藥上行頭目而醒神,同時疏散上攻之瘀滯。
川芎(半兩)
- 血中氣藥:活血行氣,調肝解鬱。
- 協同荊芥:川芎升散活血,荊芥疏風透竅,共解血氣上逆之勢。
澤蘭葉(1分)
- 婦科要藥:輕清辛散,活血利水,能疏肝鬱而消產後水血互結。
- 配合川芎:微調血分而不傷正,防血滯加重昏暈。
全方配伍特點
- 氣血同調:人參固氣為本,荊芥、川芎調氣血之逆為標,標本兼顧。
- 升降相因:荊芥穗表面升散,實則通過宣通壅滯以降逆;人參助氣機升降復常。
- 輕靈救急:全方藥量輕(分為計),符合「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原則,以輕劑救急,避免重劑滯邪。
治療原理總結
以益氣固脫為基礎,借辛香宣散之力解散上逆之血氣,使氣血各歸其位,神魄自安,故名「清魂」。方名「清魄散」亦強調其醒神復甦之效,符合產後「多虛多瘀」的體質特點。
傳統服藥法
澤蘭葉1分,人參1分,荊芥穗1兩,川芎半兩。
上為末。
每服1錢,溫酒、熱湯各半盞調勻,急灌之。
清魄散(《三因》卷十七)、芎窮湯(《普濟方》卷三四八引《仁存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魂散, 出處:《丹溪治法心要》卷七。 組成:蘇木半兩,人參1兩,童便。 主治:産後血暈。
清魂散,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川芎5錢,當歸5錢,白芍4錢,澤蘭葉4錢,甘草4錢,人參4錢,荊芥穗4錢。 主治:産後血暈。
清魂散, 出處:《大生要旨》卷四。 組成:當歸2錢,川芎5分,人參1錢(衝),甘草3分(炙),荊芥8分(炒黑)。 主治:産後氣血虛弱,又感風邪,昏暈不省。
清魂散, 出處:《一盤珠》卷七。 組成:澤蘭2錢,荊芥穗2錢(炒黑),川芎2錢,石菖蒲3分,生蒲黃3分,黑薑3分(灰),生甘草3分。 主治:血暈,不省人事。
清魂散, 出處:《産育寶慶集》。 組成:澤蘭葉1分,人參1分,荊芥穗1兩,川芎半兩。 主治:産後血氣暴脫,未得安靜,血隨氣上攻,迷亂心神,眼前生花,極甚者,令人悶絕,不知人事,口禁神昏氣冷。産後惡露已盡,忽然昏暈不知人。
清魂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二。 組成:澤蘭葉1錢,荊芥1錢,川芎8分,人參5分,甘草3分,陳皮7分,香附(醋炒)7分,白芷5分,益母草1錢,當歸8分,生地8分,丹皮5分,紅花3分,蒲黃(炒黑)7分。 主治:産後血暈。由敗血流入肺經,頭旋目眩,昏悶不省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