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蓮房枳殼湯的組成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解表散寒:蓮房枳殼湯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咳嗽等症狀,而荊芥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寒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契合。
- 配合枳殼,理氣寬中:蓮房枳殼湯中的枳殼具有理氣寬中的功效,而荊芥可以輔助枳殼,促進氣機流通,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加強藥效,提高療效。
蓮房枳殼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蓮房則善於清熱止血,兩者合用,可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嘔吐、腹脹等症。
- 消食導滯,降氣止瀉: 枳殼能消食導滯,促進消化,而蓮房則有助於止瀉。對於食積停滯、脾胃虛弱、腹痛腹瀉等症,二者合用可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蓮房枳殼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鬱止痛之效。與蓮房、枳殼等藥物合用,可增強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薄荷兼具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在蓮房枳殼湯中,薄荷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作用,起到協同治療的作用。
蓮房枳殼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蓮房枳殼湯用於治療胸脘痞悶、腹脹便祕等症,芒硝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使積滯得以降解。
- 清熱解毒:芒硝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泄內熱,化解瘀積,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胸脘痞悶、腹脹便祕,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芒硝在蓮房枳殼湯中,既可通便瀉下,又能清熱解毒,有助於緩解便祕,改善胸脘痞悶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蓮房枳殼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籍,主治「痔瘡」,以外用熏洗法施治。痔瘡成因於中醫理論多歸於濕熱下注、氣滯血瘀,或風邪燥結所致,見肛門腫痛、出血、脫垂等症。此法以熱力熏蒸輔以藥性滲透,直接作用患處,達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風止血之效。
組成藥物之邏輯分析
乾蓮房(蓮蓬殼)
- 性味苦澀溫,歸肝經,傳統用於止血化瘀。其收澀之性可斂瘡口,炭用更增止血之力,此方生用或兼取消腫之效。
- 推測其於痔瘡出血、腫痛時能收濕斂瘡,為君藥。
荊芥
- 辛溫,歸肺肝經,具祛風解表、透疹消瘡之功。外治多用其辛散之力,促進局部氣血流通,緩解痔瘡因風邪鬱結之癢痛。
- 與蓮房配伍,一收一散,調節氣機。
枳殼
- 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長於行氣寬中、消脹除滿。外用時,其破氣之性或有助疏通肛周氣滯,緩解痔核充血腫脹,為佐使藥。
薄荷
- 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外用可透散鬱火、緩解局部灼熱。其揮發成分能促進藥液滲透,兼輕微麻醉以止痛。
樸消(芒硝粗製品)
- 咸苦寒,歸胃大腸經,具瀉熱通便、軟堅散結之效。熏洗時藉其清熱瀉火之力,軟化痔核、減輕炎症,與枳殼共泄腸中滯熱。
治療原理綜述
全方以收斂止血(蓮房)為本,輔以祛風(荊芥、薄荷)、行氣(枳殼)、瀉熱(樸消),構成「清熱祛風、行氣消痔」之外治法。痔瘡病機若屬濕熱瘀滯者,熏洗可借熱力開腠理,助藥力直達病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緩解腫痛出血。其中,荊芥與薄荷辛散透邪,防蓮房過澀;樸消與枳殼一寒一溫,共調氣血,體現「通澀並用」之思路。
此方外用避開內服之弊,尤宜於痔瘡急性發作期,然須辨證屬實熱或風熱夾瘀者為宜。其配伍簡練,反映古代外科「就近祛邪」之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乾蓮房1兩,荊芥1兩,枳殼5錢,薄荷5錢,樸消5錢。
上為粗末。
水3碗,煎至2碗半,趁熱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 本方含芒硝,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蓮房枳殼湯, 出處:《瘍科選粹》卷五。 組成:乾蓮房1兩,荊芥1兩,枳殼5錢,薄荷5錢,朴消5錢。 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