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首湯

QING SH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腎經 17%
胃經 17%
心經 13%
脾經 11%
肝經 7%
膀胱經 5%
大腸經 3%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首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其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傷津、陰虛火旺等症。清首湯多用於治療頭部熱症,如頭痛、目赤、口渴、舌紅等,玄參的清熱降火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利咽解毒:玄參亦具利咽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若患者同時伴有咽喉不適,加入玄參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清首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清首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材的寒燥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益氣健脾: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促進藥物的吸收和代謝,提高療效。清首湯多用於治療頭風、頭昏、頭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與氣血不足有關,甘草可以補益氣血,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清首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清首湯常用於治療頭風、眩暈、耳鳴等症,而這些症狀常與脾虛濕盛、心神不安有關。茯苓能利水化濕,健脾益氣,使水濕運化通暢,改善脾虛導致的頭風、眩暈等症狀,同時也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安,達到清頭止眩的效果。
  2. 配伍增效:清首湯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如菊花、川芎等。茯苓與這些藥物相配伍,既能協同清熱解毒,又能健脾利濕,使藥效更顯著,療效更佳。

清首湯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清首湯多用於治療風寒襲表,頭風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可有效疏散風寒,開通鼻竅,緩解頭部疼痛。
  2. 升提陽氣,祛除濕濁: 白芷入肺經,具有升提陽氣的作用,可助陽氣上升,祛除頭部濕濁之氣。清首湯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蒼朮、茯苓等,共同發揮祛濕利水,升提陽氣的效果,使頭部濕氣散去,改善頭部沉重、昏沉等症狀。

清首湯中加入山豆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山豆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熱上攻,頭痛發熱、咽喉腫痛、齒齦腫痛等症狀,山豆根能有效地清除熱毒,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2.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清首湯主要針對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等症狀,山豆根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地改善頭部不適,達到清熱解毒、止痛明目的作用。

清首湯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消腫之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尤其擅長治療血熱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頭痛、目赤、咽痛、口舌生瘡等。在清首湯中,紫草可幫助清解頭面部之熱,並活血化瘀,緩解血管阻滯,從而改善頭痛、頭暈、目眩等症狀。同時,紫草還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減輕頭面部炎症反應。

清首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癢的功效,針對頭部熱證起到重要作用。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的作用。對於頭部熱證,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黃柏能清熱降火,消除頭部熱邪,達到止痛、明目、清腦的效果。此外,黃柏亦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引起的頭皮瘙癢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因此,黃柏是清首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能有效改善頭部熱證,恢復頭部健康。

清首湯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蔓荊子味辛、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蔓荊子能有效地清熱解毒,疏風散熱,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2. 通絡止痛,改善頭痛:蔓荊子可通絡止痛,對於因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蔓荊子能有效地疏通經絡,改善血行,達到止痛的效果。

清首湯中使用白蒺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白蒺藜味苦辛,性平,入肝、胃經。其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緩解頭痛、頭暈、目眩等症狀,並可清除肝經熱毒,改善肝陽上亢所致的頭部不適。
  2. 通經活絡,疏風止痛:白蒺藜亦有通經活絡、疏風止痛之效,可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頭痛、頭脹、頸項疼痛等症狀。其通經活絡之性,可促進頭部氣血運行,緩解頭痛的症狀。

清首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清首湯多用於治療痰濕矇蔽、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半夏可有效祛除痰濕,使頭腦清竅,達到醒神止眩的效果。
  2. 降逆止嘔:半夏亦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若患者同時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則可起到緩解嘔吐、增進食慾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主治功效


清首湯

組成: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山豆根:清熱解毒,瀉火驅蟲,殺蟲,解毒。 - 紫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 白蒺藜:清熱瀉火,散風除濕,利尿消腫,止痛。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主治功效:

- 小兒禿瘡,胎毒瘡:小兒禿瘡,又稱胎毒瘡,是嬰兒出生後頭部出現的瘡疹。

藥理作用:

-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適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孕婦水腫、先兆流產、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適用於治療感冒、咳嗽、鼻淵、齒痛、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症狀。 - 山豆根: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驅蟲、殺蟲、解毒等多種功效,適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牙痛、痔瘡、皮膚病、腸道疾病、水腫、濕熱黃疸、肺熱咳嗽、癰腫瘡毒等症狀。 - 紫草: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溫熱斑疹、濕熱黃疸、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祕、燒傷、濕疹、丹毒、癰瘍等疾病。 - 黃柏: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 -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感冒、流感、風寒感冒、風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昏暗、頭痛、眩暈、目赤、耳鳴等症狀。 - 白蒺藜:具有清熱瀉火、散風除濕、利尿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小便不利、水腫、風濕痹痛等症狀。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清首湯」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利水消腫、祛風除濕、活血解毒、清熱瀉火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小兒禿瘡、胎毒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玄參3錢,生甘草1錢,茯苓2錢,白芷1錢,山豆根5分,紫草1錢,黃柏1錢,蔓荊子1錢,白蒺藜1錢,半夏5分。
水煎服。服4劑後,以蝸蜂丹外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胎毒

相同名稱方劑


清首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九。 組成:玄參3錢,生甘草1錢,茯苓2錢,白芷1錢,山豆根5分,紫草1錢,黃柏1錢,蔓荊子1錢,白蒺藜1錢,半夏5分。 主治:小兒禿瘡,胎毒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