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黑將軍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腑泄下的功效。黑將軍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大黃可清熱解毒,並促進毒素排出,減輕局部炎症反應。
-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有利於消腫止痛,加速創面癒合。
因此,黑將軍散中加入大黃,可以發揮瀉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治療瘡瘍腫毒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將軍散之探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以「痰火太盛,眩暈難當」為核心病機,旨在瀉火逐痰、平降眩暈。所謂「痰火」,乃痰濁與火邪相搏,上擾清竅所致,其症可見頭目脹痛、面赤煩躁、嘔惡痰涎、舌紅苔黃膩等;「眩暈難當」則強調痰火上攻之勢急迫,非一般化痰藥可緩,故需峻藥直折。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一)藥物分析
- 大黃(酒炒):
- 瀉火通腑:生大黃苦寒沉降,力專瀉下,經酒炒後緩其峻下之性,轉而偏重清泄上焦火熱,避免過瀉傷正。
- 逐痰化瘀:痰火膠結日久,易兼瘀滯,大黃能「推陳致新」(《神農本草經》),活血化痰,開通壅塞。
- 酒制與九蒸九曬:反覆蒸曬使藥性趨於柔和,減其剽悍而存其降泄之力,更宜久服緩圖;酒浸則助其上行頭目,引藥達病所。
(二)劑型與服法
- 散劑(清茶調下):取其散者「散也」之效,速散痰火之結;清茶苦涼,助降火醒神。
- 水丸(綠豆大):丸者「緩也」,適用於需長期調理之痰火眩暈;綠豆清熱解毒,為衣可佐制大黃燥性。
- 服藥時機:食後臨臥服,既可減輕對胃腸刺激,又能趁夜間陽氣入陰之際,助藥力降火安神。
三、治療原理
- 釜底抽薪:痰火源於中焦升降失司,大黃瀉胃腸積滯,使火邪從下而解,杜絕痰火生成之源。
- 上病下治:眩暈雖表現於頭目,實因下焦壅滯,方中大黃降氣下行,導火痰從二便出,符合「病在上取之下」之旨。
- 動靜相協:大黃走而不守,清茶靜而涼潤,一動一靜,共奏降火化痰之效。
四、潛在應用延伸
古人所云「痰火」範圍甚廣,除眩暈外,若見癲狂譫語、耳鳴耳聾、咳喘痰黃等屬痰火壅盛者,或可依病機加減化裁。然須把握「實熱痰火」之辨證關鍵,不可妄投。
此方簡潔峻猛,體現中醫「治病求本」之思維,以單味藥之炮製變化,適應不同病情緩急,堪稱痰火實證之良劑。
傳統服藥法
大黃(酒炒)。上為末。清茶調下;或用酒浸,九蒸九曬,為末,水丸如綠豆大。
每服100丸,食後臨臥清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將軍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七。 組成:大黃(酒炒)。 主治:痰火太盛,眩暈難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