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冬膏

二冬膏

ER DO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家妙方》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3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胃經 18%
大腸經 9%
心經 9%
脾經 8%
膽經 8%
腎經 5%
膀胱經 4%
小腸經 4%
肝經 3%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冬膏中包含天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二冬膏本身以滋陰潤肺為主,天門冬可有效發揮其滋潤肺燥、化痰止咳的作用,尤其適合肺陰不足、燥熱咳嗽的患者。
  2. 配伍協同: 二冬膏中另一味藥材為麥冬,同樣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天門冬與麥冬合用,可加強滋陰潤肺之效,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冬膏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肺燥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二冬膏中,麥門冬與生地黃相配,二者皆為滋陰之品,相輔相成,更能增強滋陰潤肺的效果。
  2. 清熱除煩:麥門冬除了滋陰潤肺,也能清熱除煩。二冬膏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心煩失眠、口渴咽乾等症,麥門冬的清熱功效,有助於緩解煩躁不安,改善睡眠質量。

二冬膏方劑中加入瓜蔞仁,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功效。

瓜蔞仁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利水消腫之效。二冬膏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痰多粘稠、口乾咽燥等症,而瓜蔞仁能有效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咳嗽症狀。此外,瓜蔞仁還能利水消腫,有助於緩解因痰溼阻肺引起的呼吸不暢。

二冬膏中加入橘紅,主要是針對其理氣化痰的功效。

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疏散風寒、理氣止咳,對於寒邪客肺、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二冬膏常用於治療陰虛肺燥、乾咳少痰等症,而橘紅的加入可以溫肺化痰、理氣止咳,與二冬膏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冬膏中包含百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潤肺止咳: 百部性溫,味甘,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二冬膏以滋陰潤肺為目的,百部加入其中,可增強其潤肺止咳的效果,對於肺燥咳嗽、乾咳無痰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殺蟲止癢: 百部還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對於因蟲積引起的皮膚瘙癢、風疹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二冬膏中加入百部,可以擴展其治療範圍,適用於更多病症。

二冬膏中添加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天竹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二冬膏本身以滋陰潤燥爲主,加入天竹黃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平衡藥性,增強療效。
  2. 配合二冬,滋陰潤肺: 天竹黃性寒,與二冬的滋陰潤肺功效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緩解肺燥津虧、咽乾口渴、咳嗽痰粘等症狀。二冬膏中添加天竹黃,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滋陰潤肺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二冬膏中加入竹茹,主要是為了清熱化痰止嘔。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二冬膏以滋陰潤燥為主,但若患者痰熱鬱結,或伴有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則可加入竹茹以清熱化痰,降逆止嘔,輔助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此外,竹茹還可保護胃黏膜,緩解因熱邪引起的胃痛,提高藥物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冬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二冬膏由天門冬與麥門冬等量組成,主治「百日咳」,傳統認為此證多因肺陰虧虛、虛火灼肺,導致咳嗽久纏不癒。二藥皆甘寒柔潤,能清肺熱、養肺陰、潤燥止咳,適用於陰虛肺燥之久咳、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等症。古代醫家亦用於肺腎陰虛之口渴咽乾、虛煩潮熱,取其生津降火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天門冬(去心)

    • 性味甘苦大寒,歸肺、腎經,長於滋陰降火,潤肺清燥。
    • 《神農本草經》載其「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後世更強調其養陰潤燥之功,尤善治肺熱陰傷之咳喘。
    • 其「去心」用之,因傳統認為天門冬之心可能令人煩躁,去之則專注潤肺益腎。
  2. 麥門冬(去心)

    • 性味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擅於清心除煩、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 《珍珠囊》謂其「治肺中伏火,生脈保神」,能改善陰虛肺燥之乾咳及心陰不足之虛煩。
    • 與天門冬相配,增強潤肺止咳之效,兼能清心降火,構成「金水相生」(肺腎同治)之勢。

配伍推理
二藥均屬甘寒滋潤之品,合用後:

  • 協同增效:天門冬偏入腎經,麥門冬偏入肺胃,二者共奏「上清肺火,下滋腎陰」之效,尤適肺腎陰虛、虛火刑金之證。
  • 劑型意義:以蜂蜜熬膏,可增強潤燥與緩和藥性之力,且膏劑適於久服,契合慢性陰虛咳嗽之調理需求。
  • 治療原理:通過滋養肺陰、清除虛火,使肺氣得降、津液得布,咳嗽自止;同時潤澤咽喉、生津止渴,改善陰傷燥熱之全身症狀。

總結
二冬膏之設計,體現「燥者濡之」的治療原則,針對陰虛肺燥之本,而非外感實邪。其組成簡潔,藥性相須,通過滋陰潤燥、清降虛火,達到止咳消痰、生津潤肺之效,為古代治療陰虛久咳(如百日咳)的典型潤燥方劑。

傳統服藥法


天門冬(去心)1斤,麥門冬(去心)1斤。清心潤肺,降火消痰。清肺益腎,生津止渴。
二冬入砂鍋,水煎取汁,再將滓水煎,以無味為度,入蜜,熬成膏。空心白湯下2-3匙。
忌食辛辣之物;風寒咳嗽忌服;消化不良,便溏者不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扁桃腺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鏈球菌性咽喉炎急性會厭炎咳嗽咽喉痛口乾口渴多痰失音鼻子乾燥

相同名稱方劑


二冬膏, 出處:《千家妙方》。 組成:天冬60g,麥冬60g,瓜蔞仁30g,橘紅15g,蒸百部30g,天竺黃15g,竹茹15g。 主治: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主治:百日咳。

二冬膏, 出處:《攝生秘剖》卷四。 組成:天門冬(去心)1斤,麥門冬(去心)1斤。 主治:清心潤肺,降火消痰。清肺益腎,生津止渴。主治:肺胃燥熱,咳嗽痰少,痰中帶血,咽痛音啞。虛損痰咳,煩渴熱燥。咳逆上氣,咽喉疼痛,燥渴音啞。燥咳痰少,痰中帶血,鼻乾咽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